《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2年07月08日

斜尔瓦:此生无悔戍边人

西藏日报阿里报道组

孔雀河一路向南,蜿蜒迤逦,在淌过平坦丰美的普兰盆地后,两岸山势骤然变得高耸起来,夹带着咆哮的浪花,从位于普兰县普兰镇科迦村斜尔瓦组境内的9号界碑处奔涌而过,冲向了邻国尼泊尔。

斜尔瓦组坐落在这段峡谷左侧的半山腰上,是一块略微倾斜的平地,其间有清澈的溪流淌过,滋养了一丛丛随风轻摆的普兰柳,掩映着21户散落其间的雪白的边境小康村新居。

这里是祖国的大门,这里的人们血液中流淌着“为国戍边”四个大字,如同基因一般,一代代地血脉相承。

父辈的传承一代代

28岁的尼玛顿珠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斜尔瓦人。从记事开始,身为民兵的父亲边巴次仁就隔三差五地挥别母亲和自己,独自一人走出家门,前往边境线上巡逻。

“小时候父亲经常对我讲,这里是中国的边境第一线,我们一定要为祖国守好国门,看好国土。”尼玛顿珠说道,“将来他老了,守边的责任就交给我了,我老了之后,这个责任就要传给我的孩子,然后一直这样传下去。”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长大,尼玛顿珠从18岁起也参加了村里的民兵队,在科迦村的边境线上和重要卡点,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尼玛顿珠告诉记者,斜尔瓦组往上翻过一座山就是中尼边境线,他们每次都要在两座界碑之间来回走上4个多小时,才算完成一次巡逻,此外村里还有几处通外卡点,也需要民兵常年驻守。

一晃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尼玛顿珠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看着父亲离家的背影而略显懵懂的少年了,他不仅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还当上了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和民兵负责人,管理着全村20多名民兵,成为了父亲希望他成为的男人。

“将来我的孩子可以离开斜尔瓦,但如果留下来了,也一定要去当民兵。”尼玛顿珠站在屋前对记者说道。

屋子前方的山谷里,传来孔雀河滚滚的涛声,河对面便是尼泊尔境内陡峭的高山,而他的双脚,坚实地踏在祖国的土地上。

无悔的选择为祖国

在尼玛顿珠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科迦村某处通外卡点,见到正在这里值守的民兵才旺多吉和仁增尼玛。

“我们每次守卡都是10天一次,今天是第4天了。”高个子的才旺多吉笑着对记者说道。

科迦村规定,凡是本村18-35岁的男性,都必须义务参加民兵,而才旺多吉和仁增尼玛的年龄分别达到38岁和44岁,早已超过了民兵的正常“服役”年纪。

原来,现在正值夏季农忙和外出务工时节,家家户户的青壮年人手都不足,因此只能把这些超龄民兵请回来帮忙,这种情况在科迦村十分普遍。

尼玛顿珠介绍道,每个适龄民兵每年守卡大约有8次,超龄民兵则有4次左右,而且这10天里,吃住全在卡点上,原则上不能回家、不能请假,就算有急事要离开,也必须找好替换的人才行。

就在两天前,才旺多吉家里有事必须要回去,临时找不到人顶替的他,只能叫来妻子,替自己值守了一天。

“守卡不仅是年轻人的责任,也是我们中年人的责任,更是全家人的责任。”才旺多吉说,当了这么多年民兵,大家都很有经验,会在守卡之前提前把家里安顿好,把家务活尽量干完,才能后顾无忧地来到卡点上。

守卡期间,除了生活不便、无法照顾家庭之外,民兵的收入也直线下降。尽管每个民兵每天有120元的补助,但是比起外出务工动辄300元一天的工资,还是差距悬殊。而且有的务工机会一旦错过,就算从卡点回来,也很难再找到。

尽管如此,尼玛顿珠每次在安排民兵守卡的时候,不管是适龄还是超龄民兵,都从未出现过推诿拒绝的现象。他建了一个民兵微信群,每次只要在群里一通知,被安排到的人都会准时出现在卡点上,风雨无阻、无怨无悔。

大家都说,这点收入的损失,比起祖国边境线的稳固实在是微不足道。

“只要身体允许,只要组织需要,不管50岁还是60岁,我还会来守卡。”才旺多吉说道,黝黑的脸庞上再次绽放出笑容来,映衬着卡点上高挂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幸福的生活花样红

记者采访尼玛顿珠的那天,恰逢今年高考成绩放榜,他的妹妹米久拉姆在一旁坐立不安地抱着手机,等着13时30分的成绩出炉。

18岁的米久拉姆,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三,都享受着国家的教育“三包”政策,家里没有出过一分学费。高中更是考上了广东的内地班,从此走出了大山,走进了祖国的沿海发达地区,见识了世间的辽阔与繁华。

“要不是国家给了我这么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可能我现在还在山上放羊呢。”活泼的米久拉姆笑嘻嘻地说道。

我为祖国守边防,祖国帮我过小康——这样的事情在斜尔瓦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2019年,科迦村启动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尼玛顿珠一家5口人享受到了国家补助总计25万元,加上自筹资金,住进了今天250平方米的独家独院的别墅式新居。勤快的尼玛顿珠还自费3万元,在屋前盖了一个30平方米、连瓷砖都是从拉萨运来的舒适暖廊,里面种满了花草,养了一只可爱的泰迪犬。

平日里,尼玛顿珠一家享受着全年总计3万余元的各种国家政策性补助,作为科迦村团支部书记的他每年有1.8万元的工资,还买了一辆东风车在科迦村经合组织里跑运输,每年收入5万元以上,妻子在普兰县仁贡村当乡村专干,也有稳定的工资收入。

去年,尼玛顿珠又买了一辆越野车,全家人出行更加方便了,真正过上了有车有房、不输城里人的小康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作出的要加强边境地区建设的指示,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莫大的激励,现在大家都知道,只有祖国的繁荣昌盛,才能带来个人的幸福安康。”尼玛顿珠由衷地说道。

对于尼玛顿珠和千千万万的边境一线老百姓来说,生在边境线、身为戍边人,既是一种使命和责任,更是一种幸运——幸运的是背后有强大的祖国,幸运的是恰逢这个伟大的时代。

他们的幸运,如同尼玛顿珠暖廊里的芍药一般,花开正艳。

(记者 温凯 张晓明 刘倩茹 洛桑旦增 达珍 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