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1年12月13日

琼结县建设千亩连片蔬菜基地,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菜篮子”装满幸福味

“小白菜4元1斤、苹果8元1斤、桃子7元1斤……”近日,记者一行在山南市琼结县蹲点采访时发现,琼结县的果蔬品种丰富、供应充足,价格基本与拉萨持平。与当地群众一聊才得知,这是山南市实施的“菜篮子”工程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近年来,琼结县依托山南市“菜篮子”工程琼结段千亩连片蔬菜基地,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不仅让广大干部群众吃上了新鲜蔬菜,还走出了一条帮助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新路。

应势而生,发展蔬菜产业

从泽当镇出发,在前往琼结的路上,路边的现代化钢结构塑料温室十分醒目,工人们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钢结构焊接、平整地面……据介绍,这是山南市“菜篮子”工程琼结段千亩连片蔬菜基地二期工程。

山南市“菜篮子”工程琼结段千亩连片蔬菜基地是贯彻落实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山南市委、市政府推进“九大产业”,保障改善民生、构建“民生山南”,培育发展蔬菜基地的民生工程。该工程分为一期、二期,一期总投资1.69亿元,占地1024亩,包括新建日光温室348座、育苗温室10座、智能温室1座及综合业务用房、农资仓库、分拣包装冷链中心。目前,基地已种植大棚340余座,主要有茄子、黄瓜、西红柿、辣椒、萝卜、花菜、草莓等11个蔬菜、水果品种。

该基地由山南市雅砻生态农牧业有限公司建设运营,在满足干部群众的吃菜需求的基础上,依托万亩生态种植基地和高新技术优势,发展智慧农业,打造现代高原精品蔬菜基地。

据公司总运营技术负责人管大鹏介绍,蔬菜基地二期工程总投资1.31亿元,占地969亩,包含大跨度单体温室45座、连栋塑料温室3座及相关配套设施,目前该工程进度已完成70%,预计年底竣工。公司致力于打造一个以科技为支撑、以精品瓜菜健康种苗生产和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示范展示为抓手的生态有机循环产业,进一步带动琼结县乃至山南市蔬菜产业发展。

借势而为,扩大销售渠道

“2020年春节和藏历新年期间,我们共销售蔬菜近8万斤,销售金额40余万元。”山南雅砻生态农牧业有限公司法人索朗欧珠告诉记者,为保障全市蔬菜供应,公司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好时令蔬菜采摘、清洗、运输、销售工作,有效降低了蔬菜流通成本,确保了市场供应。

走进蔬菜基地一期工程,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温室大棚内,红的、黄的、大的、小的西红柿已完全成熟,旁边绿油油的小白菜长势喜人,几位基地工作人员提着筐子正在采摘成熟的西红柿。

基地一期工程投入运营以来,采取龙头带动、订单生产、农户自营、初加工、产品直销“五位一体”运营模式,大力开展育苗及大棚种植工作,致力于向市场提供绿色、无公害蔬菜。为扩大销售渠道,基地借助“拉萨山南一体化”发展机遇,将蔬菜销售到拉萨等地。“今年基地实行滚动式定植播种,在去年基础上稳步提升蔬菜市场供应量。最近,我们跟拉萨堆龙德庆区农贸市场签订了合同,预计到时候每天要向农贸市场供应蔬菜水果5到6万斤。”聊起基地的产出,管大鹏如数家珍。

龙头带头,打工分红双收入

为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蔬菜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开展技术培训、后期承包经营或在基地就业等方式,使当地群众不仅能从基地领到分红,有的在基地打工还能多一份收入。

“我们家流转了6亩土地,收入比种青稞划算,现在我在这里做焊工,每个月能拿到8000元。”听说蔬菜基地在招人,多吉跟村里的几个小伙子从拉萨回到了家乡,并在基地找到了工作。

据介绍,蔬菜基地一期工程建设期间,吸纳当地64名群众固定就业,主要职责为大棚温室管理、大棚种植及采摘、农机器具维修及保养、蔬菜分拣及销售等工作,实现劳务收入600余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地在吸纳当地群众就业的同时,向大家传授蔬菜种植技术。在蔬菜基地入口处,采访组遇到来自琼结县下水乡唐布其村的次仁格桑正在给拖拉机加水,他属于机械组,他的爱人是种植管理组组长,两口子在这里工作一个月能拿到1万多元工资,他说:“听说公司计划组织一部分人到各地培训学习,鼓励大家承包温室大棚,我打算参加此次培训,回来后承包几座大棚自己干。”对于未来,次仁格桑信心满满。

得益于“菜篮子”工程,琼结县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农牧民群众收入进一步增加。“下一步,我们要努力把‘菜篮子’工程做成富民产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农牧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便就业和增收,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琼结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次仁普拉说。

(西藏日报记者 杨小娟 胡荣国 扎巴旺青 段敏 朱楠 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