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9月01日

当好主人翁 奋进新时代

——自治区成立55年来我区各族人民充分享有各项权利

西藏日报记者 刘倩茹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西藏自治区于1965年正式成立,开天辟地头一回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开天辟地头一回西藏各族人民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力、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为西藏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创了西藏各族人民掌握自己命运、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

藏族干部为主体,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人民从此享有了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上享有平等权利。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藏族等少数民族代表占到80%以上。

乔次仁是林芝市米瑞乡色果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8年当选为自治区人大代表,这些年,他带领全村百姓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实现美丽乡村繁荣振兴。乔次仁先后就色果拉村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林芝市区道路桥梁建设等提出了议案,并且件件有回音。“各方面很重视我的议案,群众从我身上看到了人大代表的作用,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使百姓关心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让他们的生产生活更便利。”乔次仁说。

半个世纪以来,西藏各族人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持续高涨。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大代表始终在全区各级人大代表中占绝对多数,全区74个县(区)、683个乡(镇)均成立了人民代表大会,经过直接和间接选举产生的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93%以上,门巴、珞巴、纳西、回、壮等民族均有自己的代表。

西藏自治区历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府主席、政协主席均由藏族干部担任。据统计,在自治区现任省级领导干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70.42%;在县、乡两级主要领导干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6%。

自治区成立55年来,先后制定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自然资源保护、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等多个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近年来,加强地方立法的力度越来越大,凡是有需要、有必要的就从实际出发立法,例如,《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关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活动的决定》《关于设定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决定》《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这些地方法规为西藏社会稳定及经济繁荣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

履职尽责为人民谋幸福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充分发挥了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全区政协委员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在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广泛团结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能,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日喀则市仁布县切洼乡是出了名的民族团结之乡。2019年以来,切洼乡扎西林村时刻发生着可喜的变化:通过每周组织党员打扫卫生,大力加强村民的思想教育后,村子变得干净了,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也有很大的改善。“现在,村里文明气息变得浓厚了,谁家遇到困难,邻里团结,相互帮助,村子‘人情味’更足了。”自治区政协委员、日喀则市仁布县切洼乡扎西林村村民达娃介绍说。

几年来,达娃以基层群众的所急所盼、基层治理等为关注点,奔跑在调研路上,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群众心声。

过去两年,达娃每年都会交一到两个提案,在改善民生等方面积极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

“医疗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我在今年年初举行的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的提案内容就是关于基层医疗方面的。”达娃说。

基层公益性医务人员是农牧区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公益性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导致基层医疗人才流失。对此,达娃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基层公益性医务人员的工作现状,提出了提高基层乡镇公益性医务人员待遇的提案,希望有助于留住医疗人才,进一步改善基层就医条件。

“政协委员,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政协委员,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基层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他们发出委员声音,提出更多高质量的提案!”达娃坚定地说。

“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

一缕阳光从次仁培家客厅的玻璃顶上倾泻而下,照在了一排藏式沙发上。78岁的老人回溯起了那段灰暗的经历。老人告诉记者,8岁时,她和父母都在当雄宗政府做佣人,那时的当雄宗政府雕梁画栋、气派堂皇,三大领主们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背水、打茶……什么活儿都要干。稍微做错了一点事情立马就要受到惩罚。”次仁培说,这些惩罚有挖眼睛、割舌头、挨棍子等等。“一想到这些我就哭。”次仁培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比划着说。

“1959年年底,我们三兄妹被送到内地读书。”次仁培说的“内地读书”的学校就是西藏民族大学的前身——西藏公学。三年后,次仁培结业回乡,被安排在当雄县纳木湖乡供销社里当售货员。

1967年,次仁培结婚了,对象也是前往西藏公学学习的农奴后代,毕业后分配到了当雄县纳木湖乡工作。

在纳木湖乡待了18年后,次仁培调回当雄县城工作。1999年,次仁培退休了,在当雄县过上了含饴弄孙的生活。

就这样又过了十多年,次仁培和老伴搬到了拉萨生活。指着自己家300多平米的二层藏式楼房,说着儿孙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老人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次仁培的老伴准备在院子里架起凉棚,小孙子们看着手机里播放的动画片。老人说:“现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生活很好,很幸福。孙儿们上学都是免费教育,我们看病也有医保,这种好日子还会越来越红火。”

如今,雪域高原的城镇乡村牧场到处都是“幸福的次仁培”。

自治区成立55年来,从90%以上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到家家户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屋;从占西藏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根本不能上学,到享受15年(幼儿教育到高中阶段含中职)免费教育政策;今年上半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5元;西藏全区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0.6岁。

一个个巨变,都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都体现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