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7月07日

再见! 西郊客运已到终点站

西郊客运站建于1984年7月,占地面积23882平方米,距今投入运营已有36年了。营运线路共6条:拉萨至山南市、日喀则市、那曲市、日喀则市江孜县、林芝市、林芝市米林县,共有进站车辆337台;日均输送旅客1500左右人次。6月30日,运作了36年之久的西郊客运站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结束了36年的历史使命。作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在西郊客运站工作29年的次仁德吉与远离家乡在拉萨独自求学的央金卓玛对于西郊客运站的关闭充满了不舍。文/图 记者 次吉

老员工与客运站

这里有太多太多回忆

啪嗒……门锁被打开,几十平米的小套间映入眼帘,伴着昏暗的灯光,我看到里面的东西已经被搬的差不多了,只剩几件家具。两个大哥合力将一个藏式柜子抬出来,柜子的门关了几次还是关不住,缺了个口的杯子被遗忘在窗台,次仁德吉抱着一盆艳丽的塑料花走出来,这是她在今年过年时买的。

“嫫(藏语指奶奶)德吉早上过来时,在客运站里走了一圈,边走边哭,可难过了。”一旁的工作人员看着我说道。次仁德吉在西郊客运站工作了29年,她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今年58岁的次仁德吉是日喀则市仁布县人,1991年来到西郊客运站工作。时间一晃29年过去,曾经29岁的姑娘已两鬓斑白,单位里的新、老员工都亲切地叫她“阿妈德吉、嫫德吉”。“我有个老乡在西郊客运站工作了一年,碰巧这边招人,他就让我过来上班,我过来后我们就在一起了,1995年有了我们的女儿,这边有我太多太多的回忆。”次仁德吉望着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正在买票的旅客。(资料图)

◀西郊客运站上车等候口。

工作29年后

她转到柳梧客运站工作

次仁德吉记得,刚开始,西郊客运站不仅运营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区内班线,还运营西宁、成都、格尔木等省际班线,她还记得刚来时车站周边的景象。“那时,车站周边没有商铺,只有一些商贩,如今有了这么多商铺、旅馆,人来人往特别热闹。”

“前两年客运站修了食堂,吃饭就不必从外面餐馆叫了。以前上班是值班站长点名,每天早上7点准时要到,现在是指纹打卡特别方便。”次仁德吉回忆着往事的点点滴滴。

“我的工作看似简单只是开门关门但是也很忙,我要严格执行三不进站规定,为此被很多急于进站的乘客骂过。那会儿客流量特别大,我刚起来给进站的车开门、锁门,转头还没坐下,车又来了。有时候碰上两辆车一起进站,准备坐下休息一会儿,但屁股还没坐热呢车又来了。”次仁德吉笑道。而随着2007年火车的开通,乘客越来越少了。“以前还有卧铺车,有从成都、西宁、兰州、格尔木等地过来的乘客,后面火车通了,私家车也越来越多,这边的客流量也就越来越少了。”

从正值妙龄到结婚生子,从缕缕青丝到两鬓斑白,西郊客运站与次仁德吉互相见证变化、互相陪伴29年,而自6月30日起,她来到柳梧客运站,跟以前一样她还是担任进站口的守门员。一切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但又似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车站工作人员次仁德吉。

生活的中转站

搭载着离乡人的聚与散

36年来,西郊客运站承载了大家太多难忘的回忆,都是人生最难忘的经历。和次仁德吉有同感的还有众多市民。

“读高中的时候我离开家乡到拉萨,记得那一次是妈妈陪我到拉萨,从日喀则市江孜县出发经过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拉萨西郊客运站。看着停车场一排排颜色各异的客车,看着从各地来的人们,满怀期待、满怀欣喜地从车上下来,带着大包小包,开始融入这个城市,我对这座即将生活三年的城市充满了憧憬。”央金卓玛说。

对在拉萨上学的日喀则姑娘央金卓玛来说西郊客运站陪伴她度过了高中和大学时光。“在外呆久了,对于家乡的思念也愈发强烈,每次放寒暑假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每次放假,我和同乡的同学都要提前一天去西郊客运站买车票。将车票握在手中,心里暖洋洋的。”

央金卓玛和同学一起提着大包小包,天还没亮就收拾行李从学校出发来到车站,经过安检、检票后,她们在一排排客车里,寻找自己所乘坐的客车,将行李放进车子后,几个人就一起去外面的餐馆吃早饭,回来的时候再从候车厅的小卖部里买上一堆零食,西郊客运站承载着她回家时的喜悦。

“虽然毕业后很少去客运站坐客车,但看到西郊客运站关停的消息,心里还是会有些许的伤感。”西郊客运站门前张贴的停运公示在此刻显得很刺眼。

西郊客运站作为西藏重要的交通客运枢纽之一,早已化作为一个见证城市变迁的符号,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它有自己的故事,见证了拉萨的发展,也见证着无数个次仁德吉和央金卓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