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3年06月19日

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

——林芝边境管理支队青年民警的为民故事

本报记者 张猛 本报通讯员 小高高

青春,该是什么模样?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绵延的边境线上,驻守在林芝边境辖区的青年民警们身着“藏青蓝”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把年少的岁月献给了边疆的锦绣山河,将火热的青春投入到为辖区群众服务的事业中。他们的行动勾勒出青春的具象,他们的奋斗描绘出青春的模样。

敢于担当 不畏艰险

林芝金东边境检查站的民警们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他们在最美好的年纪,选择扎根在边境线上,与大山为伴,用一往无前的精神展现出了青春敢于担当、无所畏惧的模样。

在金东边境检查站,他们每天除了忙于来往人员车辆的查验,还要开展雪山中的紧急救援。今年3月15日,林芝朗县洪达汽修厂3名工作人员驱车前往山南市扎日乡,在途经4500米的本布拉山时,因积雪较厚,侧滑陷入排水沟。

民警接到报警后,携带救援装备组织警力立即前往救援。路旁是一人高的雪墙,路面是厚厚的积雪,救援民警在满是回头弯的山路上谨慎前行,于一小时后抵达事故地点。

“我们带了面包和热水,你们吃点东西,恢复一下体力!”考虑到群众被困时间较长,民警朱鑫先让被困人员进食恢复体力,随即与其他民警投入到救援工作中。一铲一铲地清理车底积雪,给悬空的车轮垫石块,加大车轮的抓地力。在警车助力下,被困车辆被推回路面。随后,民警们又挥舞起铁锹在道路上铲雪除冰,零下十几度的低温将他们的双手冻得失去了知觉,但没有一人退缩。警灯闪烁下“藏青蓝”来回移动的身影让整个夜色变得格外的暖心……

像这样的救援,在金东边境检查站辖区时常发生,每次营救成功,群众一声声的感谢,是对民警最好的肯定。青春,大约就是他们在救援过程中,面对重重困难,万分艰险,不顾一切,冲在最前面。

脚踏实地 尽职尽责

林芝市卧龙镇甲格沟是虫草产地,海拔近4800米,常年云雾缭绕、天气阴晴不定,时常有凛冽寒风伴随着雨雪呼啸山间。每年4月至7月是辖区群众上山采挖虫草的时候,在采挖期间不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为确保群众顺利采挖虫草,林芝卧龙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将警务室搬到了群众生产作业第一线。

龙俊吉是林芝卧龙边境派出所年龄最小的民警。工作中,他始终葆有年轻人应有的朝气。他常说:“做,就一直做下去,拼尽全身力气,这样的青春才无悔,才更有意义。”

今年4月18日,他在驾车前往采挖区警务室送生活物资的路上,车子的左后轮被碎石扎破,轮胎瞬间瘪了下来。他下车查看后,向单位汇报了情况,看着剩下不足两公里的路程,他扛起了物资,徒步前往采挖区。山间雨渐渐大了起来,肩膀上扛着物资的他本能地加快了脚步,蜿蜒崎岖的盘山路上,一位身穿警服的青年扛着物资迎风雨、踏泥泞。在天色逐渐黑下来的时候,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了采挖区的警务室,身上的作训服也被雨水浸透了,同事们悬着的那颗心也放了下来,立马上前接过了物资。“车胎漏气了,眼看没多远的路,我就背上来了。”他拿起了毛巾一边掸落身上的雨水,一边笑着说。

龙俊吉返回单位后,已是晚上11点多了。他坐在桌前,写起了日记,笔尖来来往往,两行文字跃然于纸上:“今天真倒霉,车胎漏气,但是能将警务室所需的物资按时送达,看到同事接过物资欣喜的表情,感觉路上淋过的雨水也是甜的,我想这就是青春奋进、拼搏的模样。”

扎根基层 服务群众

颜路桐初到林芝竹瓦根边境派出所时刚满24岁,被分配到了业务办公室工作。为了熟悉辖区概况,每周三次走访辖区群众是他必须做的事情。经过几个月的上门入户走访,颜路桐根据辖区矛盾纠纷的特点及当事人的心理特征,总结出了一套调解矛盾的经验,他渐渐地成为了单位调解矛盾纠纷最多、最快、最有办法、受群众点赞最多的民警。

今年4月22日,林芝竹瓦根边境派出所辖区群众因田地的问题,发生纠纷,且旁边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矛盾双方是年轻人,在激烈争吵的过程中,场面一度失控。接警后,民警颜路桐与同事赶往现场立即进行调解。

“兄弟,咱们先冷静一下,消消气……”说话间,民警颜路桐将两人分开了,看着双方的情绪逐渐平复,本着人性化的原则,为双方化解了矛盾纠纷。看到两人握手言和,他与同事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对于林芝边境管理支队青年民警来说,敢于担当、不畏艰险,脚踏实地、尽职尽责,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是对青春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