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2年09月28日

无悔守边关 真情暖民心

——记2022“最美基层民警”、玉麦边境派出所政治教导员王微

本报记者 唐启胜 王雪

王微,西藏边检总站山南边境管理支队玉麦边境派出所党支部书记、政治教导员,1986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2009年从黑龙江公安警官学院特警专业毕业后,毅然奔赴西藏,成为一名戍边民警。

“那时派出所刚成立,正在修建营房,周围除了大山还是大山,住宿条件也比较差,4个人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吃住都在里面。”王微至今记得刚到山南市隆子县加玉边境派出所时的情景。

回想起在加玉边境派出所工作的经历,王微总有讲不完的故事。面对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个积极乐观的东北小伙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在艰苦环境中“帮大家做点事”。

刚到派出所不久,王微就发现旁边敬老院里的9位老人无儿无女,加上年龄较大,常常生活不能自理。热心的王微随即变身“护工”,隔三差五就去帮助他们打扫卫生,经常给老人们送去生活物资。渐渐地,老人们与他熟悉了起来,每次他要离开的时候,老人们都会紧紧拉着他的手不松开,将他的手背贴向额头。

老人们温暖的举动,给了王微很大触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的工作劲头越来越足,经常走家串户,拉家常、问寒暖,聊天的“成果”记了一大本,成了派出所里名副其实的“大忙人”。

2014年,王微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庞村村民的生活供水管道修建在山的背阴面,每到冬天管道会因结冰无法供水,村民只能到河边背水度日,生活极不方便。

王微经过多次调研,并前往市、县相关部门汇报协调,最终在山南市争取到50万元冬季饮水工程建设费,在山的向阳面建成了通往家家户户的自来水管,彻底解决了庞村冬季饮水难的问题。

“村里每家每户都存了他的手机号码,只要遇到困难,大家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他。”加玉乡村民洛桑旦增说。

2015年9月,王微从乡政府了解到,山南市正在推进“短、平、快”项目建设,于是提出申请资金给村民修建玻璃温室。

那段时间,他频繁前往市、县、乡三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最终,经过近2个月的努力,争取到21万元专项资金,为辖区村民修建了3栋玻璃温室。温室建成后,他又开始操心种植问题,主动对接专家指导村民科学种植。最终,温室里的蔬菜喜获丰收,不仅丰富了村民的“菜篮子”,还拓宽了村民收入渠道。

从2009年到2021年,王微在加玉乡一待就是12年。12年里,身边的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王微也从最年轻的民警“熬”成了最年长的那一个,成了群众心里的“家里人”。

2021年6月,王微从隆子县加玉乡调到玉麦乡工作。离开的那天,辖区数百名群众自发为他送行,献上洁白的哈达,很多人流下了不舍的泪水。

“做好群众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时时刻刻为他们着想,让他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这是王微开展群众工作的秘诀。

来到玉麦乡后,他组织警民联合启动“边境游”“牧家乐”等特色旅游模式,帮助村民拓宽牦牛肉、藏药材、木制手工艺品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通过走访调研,王微结合玉麦乡社情、民情,创新推出了乡长、村委会主任、派出所所长三方服务模式,形成了“排查在先、教育在先、调解在先”的社会面综合治理模式。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王微一直坚守的工作信条。从2021年6月来到玉麦边境派出所至今,他先后排查化解各类隐患纠纷17起、开展救援27起,派出所也在今年获评“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如今,作为政治教导员的王微,不仅擅长做好民警思想工作,把单位管理得秩序井然,还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延伸到辖区群众,激励村民主动参与巡边守边。

“桑杰曲巴一家三口爱国守边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作为玉麦的一员,我更要通过努力,带动群众守护好国土、建设好玉麦。”王微说。

每个月,王微都会在辖区群众中开展“爱我中华、守土有责”“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他还联合驻地部队,带领民警和辖区群众开展“重走桑杰曲巴巡边路”活动,穿密林、涉冰河、过悬梯,在沿途树干上绑上五星红旗,在路旁岩石上喷涂“中国”“CHINA”字样。

边关的寒风,萧瑟凛冽,吹走了他的青春,吹皱了他的脸庞,却吹不散他守边为民的决心。

王微说,他要像玉麦的树一样,一直向下扎根,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