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2年08月14日

感悟榜样力量 激发奋进豪情

本报评论员

燃尽芳华践使命,终将热血证初心。三个月前,中信集团第九批援藏干部,那曲市政府副秘书长,申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军强在下乡调研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因公牺牲。48岁的生命历程,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赤诚的报国之志、浓烈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书写了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人生信条,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树立起新时代援藏干部的精神丰碑。

一边吸氧一边“县长直播带货”,以近300万元的销售额撒下申扎互联网经济的种子;一天一夜往返1100公里,只为兑现为群众义诊的承诺;为多年不通国电的偏远乡村协调落实风电示范项目,让牧民真正实现“用电不愁”……王军强生前的事迹,件件桩桩无不彰显共产党员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政治本色。他用一颗真诚的心和一双沾满泥土的脚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与爱戴,用发光发热、无私奉献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价值标杆和光辉榜样。斯人已逝,我们追思与不舍,更应从中获得激励与力量,化感动为行动、化实干为实绩,赓续精神力量,汲取前行动力。

“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对广大援藏干部的殷殷勉励言犹在耳。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王军强身上体现出的坚守与担当、忍耐与奉献,正是对“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援藏精神的有力弘扬,是“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品格,是“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和价值体现。精神薪火相传,事业接力前行。我们学习王军强,就是要牢记“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援藏精神等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西藏的生动传承,是任何时候都要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源泉,自觉做其传承者、实践者、弘扬者,在聚焦聚力 “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的砥砺奋进中挥洒汗水、无私奉献,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描绘的美好蓝图不断变为现实,以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指引新时代西藏工作阔步向前。

“既然选择来这个极高海拔的第二故乡,就不要浪费生命的一分一秒。”留在申扎山山水水的足迹,印证着王军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铮铮誓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

(下转第三版) (紧接第一版)

我们学习王军强,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勇担使命的政治品质,把“两个维护”融入精神血脉、转化为行动自觉,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不辱使命;就是要学习他坚守初心、践行宗旨的为民情怀,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干实事、谋福祉;就是要学习他实干担当、攻坚克难的务实作风,一以贯之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实干赢得民心,以实绩不负韶华;就是要学习他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学习他不计得失、不求回报、无怨无悔、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把自身价值与党的事业相对接,把个人使命与民之所盼相融合,把个体奋斗融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中,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岁月无声,总有一种精神历久弥新;生命有限,总有一种信仰代代传承。从在拉萨河畔的荆棘林中、沙石滩上开荒种地的进藏部队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世界屋脊架设两条神奇“天路”的11万筑路大军;从享誉全国的“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孔繁森到将论文写在高原大地上的科学家钟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忠诚履职、艰苦奋斗,在巍巍高原铸就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王军强是千千万万个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是为西藏的发展进步拼搏奉献,为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矢志奋斗的杰出代表,是不断为“援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的杰出代表。纪念榜样、致敬先进的最好方式,就是传承弘扬其精神力量,把他没有走完的道路继续走下去。我们追忆王军强,致敬王军强,更要以模范为镜,向典型看齐,将初心融进灵魂,将使命扛在肩上,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旺盛的奋斗精神,忠诚担当、勇于奉献,只争朝夕、接续奋斗,不断书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