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2年05月19日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家园

—我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晓勇

从山南市加查县沿306省道自驾前往林芝市朗县的路上,随时可以遇到下山来觅食的野生藏猕猴。

山南市加查县境内的达古峡谷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一直是野生藏猕猴群的栖息地。虽然这条省道修通已有多年,却并未影响野生藏猕猴群的生存,更没有改变它们从前的觅食路线,反而与日益增多的过往人员、车辆和谐相处,成为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西藏是全国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得益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西藏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绝大多数保护物种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明显。

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西藏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072种,其中,哺乳动物197种、鸟类700种、爬行动物107种、两栖动物68种。大中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为依法保护我区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我区先后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野生植物保护办法》《西藏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补偿办法》《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使我区野生动植物等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为依法保护、规范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9.8万平方公里,是目前我国平均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分布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和阿里地区,涉及7个县,共设有74个管护站。保护区内栖息着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

藏历水虎新年前夕,一则“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他们为藏羚羊‘送外卖’”的新闻,通过相关媒体报道,又经多方转载,获得了许多人的点赞。事件发生地就属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改则县境内。

羌塘草原位于阿里地区改则县境内,面积达10万余平方公里,10万余只藏羚羊栖息于此。每年10月后,羌塘草原普降暴雪,气温急剧下降,最低时会降到零下40多度。厚厚的积雪让羌塘草原难见地表,导致生活于此的藏羚羊能觅见的食物少之又少。

改则县林草局局长仁增罗布在一次巡逻后发现了异样,喜欢奔跑的藏羚羊多数时候聚集在一处积雪稍浅的草原。起初,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与当地管护员多次询问了解情况后,他渐渐明白这是藏羚羊在极端天气影响下正处于食物匮乏的饥饿状态,这个严冬为它们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左思右想后,一个“为藏羚羊投喂干草的行动”正式开启。改则县林草局工作人员先从当地从事牧草种植的合作社收购干草,再把草料送到当地管护站,由管护员们把这些草料送到藏羚羊栖息的地方。前后半个月,工作人员撒出去10余吨草料,帮助很多藏羚羊度过了这个缺少食物的寒冬。

在改则县,23个管护站、200多名管护员看管着10万余平方公里的草场,他们对于辖区的草木生灵、万水千山都很是熟悉。而这200多名管护员只是全区管护员中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区不断发展壮大各级野生动物管护员队伍,强化疫源疫情监测防控,加强在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鸟类集群活动区和候鸟迁徙越冬地、停歇地、繁殖地的野生动物疫情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对野生动物保护和疫病的动态监测。

自治区林草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我区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有力打击非法捕猎、运输、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等行为,坚决遏制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一直以来,我区不断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全区野生动物保护成效逐渐显现,绝大多数保护物种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明显。数据显示,西藏现有野生动物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217种,其中,孟加拉虎、雪豹、滇金丝猴、野牦牛、藏羚羊、赤斑羚、羚牛、黑颈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6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52种。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0种,“三有”动物433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动物种162种。

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西藏藏羚羊种群数量上世纪最少时只有7万只,至今已超过30万只;野牦牛种群数量从上世纪仅几千头,至今已达到2万余头;黑颈鹤数量上世纪不足2000只,至今已过万余只;滇金丝猴上世纪末不足600只,现已达到800余只;曾被国际社会认为已经灭绝的西藏马鹿,由发现时的200余头,至今已有3500余头。

西藏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堪称世界少有的“绿色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全区已记录有维管束植物7489种,其中,中国特有植物2760种、自治区特有植物1075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2种(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3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0种。

西藏自然保护区建设起始于1985年。30多年来,西藏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从无到有、逐步建立,先后建立了1处国家公园、47处自然保护区、4处国际重要湿地、22处国家湿地公园、9处国家森林公园、3处国家地质公园、16处风景名胜区。

自治区林草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管理处负责人表示,这些保护区是高原生态系统的精华,是野生动植物重要分布区和栖息地,使我区8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形成了自然资源与众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在西藏生态保护和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西藏生态屏障建设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自治区林草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下,我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好。呼吁全社会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不要妨碍野生动植物生息繁衍和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要购买野生动植物产品,积极举报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让野生动植物与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

图为加查县境内达古峡谷风景区下山觅食的野生藏猕猴。

本报记者 晓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