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2年05月09日

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多杰热旦

一、农村基层治理:政策依据与时代之问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基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重要论述的领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也是落实各项顶层设计、方针政策、治理理论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是指社会或党政等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基层治理,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要在农村的乡镇、村和城市的街道、社区层面,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开展,服务基层大众、协调基层社会关系、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制度及其运作实践的总称。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见,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为进一步全面振兴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任务。当前,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已成为时代课题,通过分析基层治理结构,优化治理体系,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切实提升治理效能,推进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西藏农村基层治理的驱动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个方面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方面,也是重要目标,同时是一个相互关联、互为条件、互为影响的有机整体。从制度安排来讲,社会良性运行是治理的前提,没有良性运行或正常运行,就无从谈起治理,而社会的运行必须要以国家、政府或公共及个体、集体等行为主体的行为动机和目标以及价值期盼等需求作为动力。另外,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和工作机制,推进政策落地见效。除了国家战略和行政政策导向,每个村民、农户及各类农村社会组织都有各自的行为目标和价值导向。需要说明的是,从政治合理性角度来讲,国家、社会、民众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具有较强的趋同性,不会有太多的分歧和差异,更不会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从本质上讲,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一致的,正所谓家国情怀,有大家才有小家;离开了大家,小家就无从谈起。本文重点论述国家和政府政策层面对农村基层治理和社会运行的动因。因此,从农村基层治理来讲,乡村振兴战略必然助力农村基层治理,并使之成为西藏农村基层治理的驱动力。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为西藏基层治理提供政治引领和政策导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我国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推动西藏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繁荣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政策导向和引领,促进农村基层治理工作,激发基层治理的内在动力。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动因之一。

其次,乡村振兴战略为西藏基层治理提供了物质条件和人才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并强调下一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由此可见,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必将投入一定规模的经费,用于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人居环境改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并吸引大量人才到农村就业创业,进而带来“三农”繁荣发展,也会为西藏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和人才支撑。

最后,乡村振兴战略为西藏农村基层治理提供政策支撑和制度供给。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作为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性文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提要求,突出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乡村基层治理提供政策支撑。因此,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政策支撑和制度供给,让农村基层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基层治理事业提供大展宏图的机遇。

三、共建共治共享:西藏农村基层治理的目标

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新时代西藏农村基层治理,必须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心聚力、示范引领的功能,切实把党的政策贯彻落实到农村基层治理中。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以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严的总基调不放松,切实使农村基层每一个党组织成为战斗堡垒、每一名党员成为先锋战士,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动员辖区居民,努力构建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二是落实负责制,提升依法治理能力。在农村基层治理中,进一步明确职责、正确定位、依法履职,划定权力边界,防止越权或不按规定履职,盲目越权成为包办或包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自治法》明确了乡镇政府在村务上的基本角色定位,即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级自治组织的工作给予指导、帮助。因此,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要注重依法行政和规范履职。

三是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度。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范围和途径,完善人民群众参与的表达、协商、沟通长效机制。丰富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形式,凡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决策,都要通过民意调查、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热情,让居民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广泛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切实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局面。

四是提升科学化治理方式,提高治理的战略思维。必须坚持科学思维,不可仅凭基层决策者个人经验,防止基层领导人一时心血来潮做决策,或一时拍脑袋定决策的模式,而应该注重运用辩证思维、理性思维,强化科学决策、科学施策。同时,注重科技成果在基层治理中的运用,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五是强化长远战略,提升系统性治理能力。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和长远谋划、科学思维,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同时,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公民的关系,实现有效治理,激发社会良性运行活力。充分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努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机制,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

【本文系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自筹资金)“秩序建构:乡村振兴背景下西藏农村基层治理研究”(SK2019-33)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