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2年04月27日

传承红色血脉 立志精忠报国

——仁增罗布从军成长记

本报记者 扎西顿珠 本报通讯员 张子钦 朱家立

“嘟嘟嘟”,急促的哨响划破起跑线紧张的气氛,一场开训比武在高原腹地展开激烈角逐。只见一个身影闪身冲出,几分钟后便遥遥领先。

他就是西藏军区某部侦察班战士仁增罗布。这个战士可不简单,多次在比武中摘金夺银,新兵第一年就以优异成绩荣获四有优秀士兵。但谈起这些成绩,他总说:“我离爷爷还差得远呢!”

仁增罗布爷爷在很久之前就去世了,小时候,他在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上见过这个身着老式军装的男人。父亲洛七告诉他,这是他的“军爷爷”。

从那时起,爷爷随十八军进藏,打仗、修路、立功的故事便丰富了仁增罗布的整个童年。耳濡目染下,报国从军的种子便埋在了他的心中,只待有朝一日,实现军营梦想。

2021年,仁增罗布刚满十八岁,经过层层严格筛选,终于身披哈达,胸带红花,带着父亲和自己的梦想如愿参军。

初到部队,仁增罗布竟被突如其来的“巧合”吓了一跳。那是新兵入伍的第一课——参观旅史馆。刚一进门,他的目光就被眼前的几个大字吸引住了:“传承老西藏精神,争当十八军传人”。

参观中,一张合照吸引了仁增罗布,人名中“王西贵”三个字显得格外熟悉,“这是我爷爷!”他惊喜若狂地拉住身边战友喊道。

明明是藏族小伙,为什么会有一位汉族爷爷?

“从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讲爷爷的故事,我的爷爷王西贵是老十八军的连长,他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后来,爷爷与当时是随军翻译的奶奶——桑吉结婚,才有了我们。”仁增罗布说。就这样,大家都认识了这个有“背景”的兵。

光有“背景”可不行,有实力才能服众。但新兵下连队后,身材消瘦是许多同志对仁增罗布的第一印象,连队的第一次体能测试,他就拖了后腿。从那以后,他觉得自己辜负了爷爷和父亲,也渐渐地对训练失去了信心。

连队指导员索朗扎巴了解情况后,决定从他的“背景”入手帮他解开心结。“你知道,你爷爷当兵时有多艰苦吗?”仁增罗布摇了摇头。指导员抓住时机向他讲起了十八军“筑路英雄张福林”的故事。

“作为战斗英雄的后代,有什么资格自暴自弃,又怎能对得起当初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听完故事,仁增罗布被先辈们舍命为事业的精神深深打动。

从那时起,仁增罗布便暗暗下定决心努力训练。轻装跑步训练,他就悄悄背上沙袋搞“加餐”;高寒障碍过不去,他就一个一个过、一遍一遍跑,遍体鳞伤也没喊一声疼;理论基础薄弱,他就加班加点学理论,汉语词典翻烂,专业知识烂熟于心……

一年后,仁增罗布成功完成蜕变,幼苗终于长成大树,他成了连队尖子。

“他是我带过最努力的兵!”班长李伟感慨说。

为了完成任务,仁增罗布扛着风沙搭帐篷、拿着铁锹构筑工事,公差勤务也总是第一个冲锋在前。

当听说侦察兵是步兵里面的特种兵后,仁增罗布第一个报名参加了旅里组织的侦察集训。辽阔的西藏大地上,冰河携带着雪山的肃穆,一脉流向远方,仁增罗布又大步踏上侦察集训之路。一年来,他凭借思想过硬、训练刻苦、作风扎实,在集训各项军事训练中斩获多个第一。

前不久,仁增罗布郑重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他的入党申请书,他写道:“我的爷爷、父亲都是党员,我一定会用一生追随他们的脚步,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成为幸福西藏守护者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