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2年03月29日

白玛曲珍和赵小平: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本报记者 巴桑旺姆

眨眼间,白玛曲珍和赵小平结婚已16年了。

白玛曲珍是曲松县贡堆村村民,她是家里的老幺,上面有两个哥哥,是家里的掌上明珠。

赵小平是甘肃省天祝县人,十几岁便在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务工,是个勤快的汉族小伙。

2006年,赵小平来到曲松县贡堆村附近的一个铅锌矿场开装载机。当时,见到白玛曲珍徒手捡矿石,赵小平主动把自己的手套送给她用,俩人自此相识并互生好感。“是缘分让我们走到了一起。”说起他们的婚姻,白玛曲珍笑着对记者说。

2008年2月,白玛曲珍和赵小平登记结婚。可婚后,父母与女婿间的日常沟通成了问题。“那时候,我经常要在老公和父母间做翻译。”白玛曲珍说,“但现在,他们能用独特的语言非常默契地进行交流。”

除去语言上的沟通不便,在日常饮食习惯方面,赵小平是西北人,喜欢吃面食,白玛曲珍一家人习惯吃糌粑、喝酥油茶。赵小平从不挑剔,一直是家里人吃什么他就跟着吃什么。白玛曲珍知道,丈夫是为了自己,尽量融入、努力适应。为了让赵小平吃得更合胃口一些,白玛曲珍和父母决定,减少家里青稞的种植面积。将空出来的地,用来种小麦,并学着多做些面食。和面、揉团、擀面,白玛曲珍为了丈夫从头学起。“我现在已经是做面的好手了!”谈起做面食,白玛曲珍得意地说道。

如今,白玛曲珍家里的厨房可谓是非常热闹,藏式特色、西北风味,轮换着来、变着花样做,三餐四季,一家人围坐一桌,其乐融融。

婚后,白玛曲珍和赵小平育有两子,一家六口人生活得很幸福。白玛曲珍的父母待赵小平就像自己的亲儿子。“工地上没活的时候,他在家里睡懒觉,我要叫他早起,父母都不让,还护着他,说要让他多休息。”见白玛曲珍这么对记者说,赵小平欣慰地笑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随着朝夕相处,赵小平成了家里的主心骨,家里有任何大事都会主动找他拿主意。前些年,在赵小平的建议和帮助下,白玛曲珍的两个哥哥各自买了装载机和货车,并通过参与周边工程项目建设,获得了可观的收入,成了人人羡慕的小康之家。

“两边的家都是家,都要照顾好。”2010年,白玛曲珍跟着赵小平带着儿子第一次回甘肃探亲。儿媳和孙子的到来,让赵小平的父母喜出望外。听说白玛曲珍喜欢吃米饭,老两口天天变着花样地做各种饭菜。

在婆家的那些日子,白玛曲珍也没闲着。她主动到周边的建筑工地打工,每天挣120元。并用打工挣来的钱,帮家里改善生活,给公婆买了新衣服和日常生活用品。见白玛曲珍这么能干,村里人不约而同地夸老两口找了个好儿媳,她也成了乡里乡亲夸赞的对象。

如今,白玛曲珍在拉萨一家服装店打工,赵小平在拉萨周边承揽一些小工程,两口子一年收入加起来有10余万元,日子蒸蒸日上过得红红火火。

说起自己的婚姻,白玛曲珍很是满意,她说:“虽然一开始,我们在语言沟通上有一些障碍,但赵小平聪明,我也好学,这些问题很快就不是问题了。我知道,生活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很多困难,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的心在一起,什么困难都可以解决,并且生活会过得越来越好,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