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2年02月17日

辛勤、精准、奉献与热爱

—闭环内外工作人员为冬奥防疫安全作出卓越贡献

2月16日,媒体工作人员在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拍摄比赛。新华社记者 贺长山 摄

新华社记者 刘金辉 邰思聪 刘扬涛

在新冠肺炎疫情依旧全球肆虐的背景下,由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媒体人员和官员参加的北京冬奥会目前安全平稳运行,未发生聚集性疫情,冬奥会防疫交出出色“答卷”。

这份答卷背后,是无数工作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付出。

辛勤付出

五棵松体育馆承担本届冬奥会的冰球比赛,这个大型体育馆的特点是门多、路多、房间多。为了确保闭环内外不交叉以及闭环内各类人员路线少重叠,该场馆运营团队的防疫副经理李婕从2021年10月就开始摸索制定路线,把场馆的路和楼梯走了超过100遍。

“线路要经过很多遍的测试,并且要根据防疫形势的变化和政策要求,不断地修改,直到比赛前才最终定下来。”李婕说,“除要保证闭环内外绝对隔离,还要保证记者与运动员只能在混采区有一米间隔的接触,而且要尽量减少媒体与工作人员的聚集。”

冬奥会冰球比赛经常在晚上11点半结束,球员和媒体人员离场后已是凌晨,这也是防疫人员最忙的时候,他们开始对场馆各个角落进行环境样本采集和消杀。

“我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环境样本和人员核酸检测报告,都是阴性才放心,防疫这根弦每天都绷得很紧。如果有密接者来比赛,我们的工作量更是以几何倍数增加。”五棵松场馆运营团队防疫副主任、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尹金淑说,“防疫团队的每个人都在咬牙坚持,一刻不放松,确保防疫安全。”

主媒体中心是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防疫尤为关键。位于主媒体中心一楼的中国联通体验中心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体验新科技。工作人员杨玉良说,他们从1月4日进闭环,要到北京冬残奥会结束才能出去,历时近3个月。

“体验中心每天早中晚要消杀,体验的人多的话,会在他们离开后,迅速进行消杀。”杨玉良说。

无怨无悔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北京市公安局延庆分局交通支队的周海坤与延庆区张山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医生刘畅在2021年5月登记结婚,本打算在年底办婚礼。就在他们紧张筹备婚礼的时候,妻子刘畅接到了抽调人员进入闭环酒店的通知。经商议,两人决定将婚礼推迟。

“当时我确实有些不理解她的做法,但经过她的耐心解释,我也想通了,能参加在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既是荣誉,也是一份责任。”周海坤说。之后,周海坤也向支队申请参加冬奥会的交通保障工作,并得到批准。夫妻二人成了服务北京冬奥会的“战友”。

现在,周海坤的工作是负责场馆群内的交通保障工作。他每天凌晨5点到岗,直至晚上11时左右才能撤岗。刘畅则负责延庆赛区集中驻地上都首府的医疗防疫工作。两人虽在一个赛区,但由于实行闭环管理,不能见面,只能通过视频通话方式联系,由于工作时差较大,可能几天也顾不上联系。

刘畅说,能与冬奥会结下不解之缘,她深感自豪,冬奥会的圆满成功,也是对他们夫妻二人最好的婚礼祝福。

在闭环内,有许多像刘畅一样的医疗防疫人员,为冬奥会的防疫安全默默付出。在国内外媒体人员入住的北京塔里木酒店,核酸检测从早上6点持续到晚上11点,检测员张丽1月22日进驻以来,每天穿防护服工作6小时左右,吃住在酒店,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穿防护服最难受的是不方便上厕所,所以我们都不敢喝水。如果有密接者,还要去他(她)的房间进行每天两次单独的核酸检测。”23岁的张丽说,这是她第一次没有回湖南老家和家人一起过年,“但能为北京冬奥会服务,我觉得值得”。

通报显示,仅仅在15日的24小时内,闭环内核酸检测总次数达到69786次,其中运动员及随队官员5899次,其他利益相关方63887次。

(据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