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2年02月09日

这里,上演现实版“熊出没”!

本报记者 王杰学 本报通讯员 尼玛旦增 全广川

这里是西藏自治区西南边境的樟木口岸,地处希夏邦马峰东南侧的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南坡,年均气温11—15℃,年均相对湿度70%。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山地亚热带森林的发育及豹、黑熊、猕猴、长尾叶猴、野猪、豹猫、棕尾虹雉等野生动物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自2015年受到尼泊尔大地震影响以来,这里的民众全部转移到500公里以外的日喀则市安置点,昔日繁华的樟木镇早已成为了一座“空城”,但是聂拉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民警们,肩负着祖国赋予的任务以及一名移民警察的责任,在巍巍国门前,奋战在打击非法出入境活动、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最前线。在守卫祖国边境的同时,还要时刻提防野生动物的袭扰。其中,黑熊是民警日常生活乃至生命危险最大的隐患。

“这些熊到点就过来‘蹭饭’,是真不把自己当‘外人’。”执勤点民警全广川司空见惯地说。正值冬季,该执勤点有几只黑熊频频造访,民警们猜想黑熊是因为食物不足,才放弃冬眠而处处觅食,再加上没有天敌的克制,才会如此肆无忌惮。

为了尽可能躲避熊的攻击,民警们也是煞费苦心,修建了护栏、在黑熊必经之路放置了障碍物等,但两三个人爬上去都完好无损的护栏,在饥饿的黑熊面前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硬生生被压扁了。“我们执勤点两条小狗产下的七条崽崽被黑熊叼走了几条,还把狗窝的顶给掀开了。”平日酷爱小宠物的民警张高勇伤心地说。

“站起来比人还高,脖子上还带项链了”“刚刚一直盯着我,我拔腿就跑了,晚上大家还是得注意!”这些对话是该站微信工作群“守边人”里的真实对话。不仅是在三道拐执勤点,在该站机关所在的迪斯岗和口岸一线的友谊桥执勤点,也常常有黑熊长期徘徊,因为熊大多是在夜间出没,民警们在加完班后时常能碰见黑熊的身影,在单位微信群中,也不时能收到有关熊出没的警示提醒。

更有甚者,是还有黑熊进楼的情况出现,这让民警感到后怕。“能想象到熊就在你房间外的场景吗?一晚上我都没睡好觉,生怕熊进来给我一掌。”当提到2021年11月18日黑熊进入公寓楼的那一晚,站机关民警刘哲如是说。

“黑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请勿非法猎杀,广大务工人员请勿前往人烟稀少的山林,以免遭遇野兽袭击,在野外也要时刻观察周围,注意安全。”在口岸限定区域内,一条条醒目的标语提醒着樟木口岸的务工人员保证自身安全。“边检站民警经常给我们提醒,让我们外出注意安全,尤其黑夜了就不要出门,也给我们留下了救助的电话,让我们倍感温暖和感动。”口岸务工人员小王说。

3年来,该站全体民警坚守着初心,无论是地震、洪涝灾害时的恐惧,还是坚守“空城”的寂寞以及面对疫情风险的胆怯,在任务艰巨、充满挑战的新征程上,面对严峻复杂的口岸边境维稳防控形势,他们义无反顾,用忠诚、奉献、担当守卫国门边境安全稳定,倾力打造抗疫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