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2年01月20日

以首府城市为例——

浅谈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的现代化建设

王延中

自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飞跃。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一条现代意义上的正规公路,没有一辆民用汽车,经济往来全靠人背畜驮,社会发展速度极为缓慢。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艰苦奋斗,西藏基本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以主电网、小水电、光伏局域网、户用光伏系统等方式,初步实现了区内用电人口全覆盖。

近年来,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成效十分显著。成功开辟航线109条,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8万人次,拉萨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2020年,拉萨市城区面积达95平方公里,“六横十五纵”城市道路骨架网络建成,新建农村公路221公里,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460公里。乡村行政村通畅率、乡镇客车覆盖率均达100%。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为1000.2公里,公交年客运量为6682万人次。2016年,印度亚洲新闻社(IANS)出版主编什毕·昌迪在4天的西藏之行后,发出感叹:“在西藏感触最深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制造世界闻名,西藏的成绩恰恰展示了中国制造”。

经济持续发展能力极大增强。西藏农牧业彻底走出了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局面,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工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西藏已建立起包括能源、建材、机械、采矿、轻工、食品加工、民族手工业、藏医药等20多个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并告别传统的生产模式,逐步达到现代化水平。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业态发展迅速,正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拉萨市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是1951年的2712倍,财政预算是1959年的4563倍。全市工业企业1094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3.1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216.71亿元。伴随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西藏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经济增长模式上来,2020年,拉萨市三类产业比重依次为3.3∶42.8∶53.9。

各族人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在1951年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文盲率高达95%。和平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西藏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加上援藏省市的大力支持,西藏已经形成了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保障了各族群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2018年,西藏自治区小学净入学率为99.5%,初级中学毛入学率为99.51%,高级中学毛入学率达到82.2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9.18%。拉萨市2020年小学学龄儿童纯入学率达99.96%,毛入学率达106.56%,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03%。全区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于“十二五”末率先实现了15年义务教育。

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采取救助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等方式解决西藏的贫困问题。2013年以来,我国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加大对西藏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截至2019年底,西藏全区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2019年12月23日,西藏正式宣布已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域实现整体脱贫。2018年,西藏全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9年增长了约191倍。农牧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口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提高到2020年的13741.44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一成就,被国内外媒体评价为全球反贫困事业中的历史奇迹。

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民主改革前,广大农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民主改革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实施安居工程,全区城乡群众普遍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全区乡乡通光缆、乡乡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85%,行政村移动信号实现全覆盖。冰箱、彩电、洗衣机、电脑、移动电话、家用汽车等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庭。2020年,拉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40元,比2019年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8元,比上年增长12.7%,收入水平在西藏名列前茅,增幅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是最高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各族人民生活迈进全面小康。在国家统计局和中央电视台等联合举办的“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拉萨市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

医疗卫生不断发展。西藏彻底摆脱了缺医少药的局面,医疗服务、妇幼保健、藏医藏药、疾病防控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20年,拉萨市共有卫生机构476个,基层卫生医疗机构434家,成为西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中心。西藏其他市(地)的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升,覆盖城乡的自治区、市(地)、县、乡四级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基本实现了与全国同步发展,各族人民健康权得到有效保障。经过60年的发展,西藏人口由1959年122.8万人,增长到2019年底的351万人(2020年常住人口达到386万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由2004年的33人增加到2019年的60人(不含全国各地援藏的卫生技术人员)。西藏人均预期寿命从1959年前35.5岁,提高到2020的71.1岁。全区孕产妇死亡率由解放初期的5000/10万下降到2017年的102/10万,婴儿死亡率由430‰下降到10.38‰。

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西藏自治区社会保障体系从无到有、不断发展,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为主体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数达370.7万人次,基本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截至2020年,拉萨市绝大多数社会保险项目参保数稳总有升,农牧民医疗参保、大病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0.7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0.5万人,特困供养人数为1298人,城乡医疗救助人数为2572人,为最困难的城乡居民提供了兜底保障作用。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发展参与感和获得感。有关调查显示,西藏各族群众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超过97%。

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持续加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广大的高原地带,也是世界人类居住区中开发程度低、生态环境总体保持优良的广大区域。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不仅关系西藏自身,而且关系国家生态安危,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将带来深远影响。党中央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是宝贵资源和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青藏高原这个“地球第三极”的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为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积极行动,为守护好这片净土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拉萨市遵照中央指示和国家战略,把保护环境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把生态保护作为重点工作,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拉萨市初步建立起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体系。扎实推进国土绿化,消除“无树村”“无树户”,城市绿地公园不断扩大,“绿色围城”生态格局逐步成型。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实现河湖“清四乱”常态化制度化。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全面截污、中水回用、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扎实抓好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强化入河排污、重金属污染、废气污染等监管。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市、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生态乡镇、生态村分别达到97% 和92.9%。拉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 以上,主要江河湖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到19.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88%。最严格的污染控制、不断强化的环保治理,成效显著的生态保护,使西藏在人口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快捷发展的背景下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异成绩。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