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2年01月06日

社会治理显效能 欢声笑语满高原

本报记者 彭琦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从广大人民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出发,积极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治理活力,让我区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我区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总要求,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同步推进、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新机制。

2020年5月,拉萨市成功申报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按照中央政法委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安排,提出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总体要求,明确立足市域、着眼基层、凝聚人心、创造经验的试点思路,突出民族区域特色,坚持试点先行,绘制试点“路线图”,充分发挥市级统筹资源优势,擘画市域社会治理“最优蓝图”,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拉萨模式”,公共安全感连续数年位居全国前列。

拉萨市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坚持为群众开展代办事项,并列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民办实事工程;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办实事”活动,进一步疏通群众的诉求渠道;紧密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推出网上办理、上门送证等服务,搭建警民“连心桥”;构建法院工作“走出去”与社会声音“引进来”的双向沟通机制,加强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实现人人学法、人人守法;推出“枫桥式村居警务室”,为群众排忧解难,开展“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试点工作,事件处置率达100%;创新“党建+基层治理”模式,凝聚人民群众,激发自治效能……拉萨市一条条成熟经验正在逐渐转换成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为我区今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回顾那曲市近年来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的提升,自治区人大代表、那曲市委政法委秘书长边巴次仁向记者介绍了全市各级各部门为此所作的努力。

色尼区林廓居委会于2018年规范化建设并投入使用村级综治中心暨便民服务大厅,大厅设有综合服务、民生服务、流动党员服务等8个办事窗口,还与2019年开通的“3991580”市民服务热线联勤联动,群众就地就简就便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包括通办各类证照、代写法律文书、接受法律咨询等便民服务和精准贴心的非警情问题处理服务,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送到了群众心上,群众在这里真切享受到了社区稳定发展带来的红利。

安多县秉承海拔高工作标准更高的理念,不断开拓创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县推行富有地域特色的“天线帽”义警队伍创建工作。

义警队伍以各乡镇为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来自群众、扎根一线和底数清、情况明的优势,组建义警队伍13支,各村居设立“义警之家”,每个“义警之家”发展3名以上“天线帽”义警队员,协助民警共同开展隐患排查、纠纷调解、救助游客等各项工作,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质效。

经过近3年的发展,“天线帽”义警模式已成为“平安安多”建设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党政领导、平安协调、公安指导、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据悉,推行“天线帽”义警工作以来,安多县群众法律意识明显提高,草场、婚姻等纠纷同比下降90%,刑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50%,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目前,全市人民调解队伍不断壮大,5万余名党员以‘三包’形式联系服务群众,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不断疏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不断激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665个,社会治理成效不断凸显。”边巴次仁告诉记者,“2022年,将大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创新群众自治机制,为社会治理提供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