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1年12月23日

驻得下 融得进 帮得好

——西藏消防救援总队2021年驻村工作综述

本报通讯员 梁诗敏

2021年,西藏消防救援总队(以下简称“总队”)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有关工作部署安排,有效衔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建强基层党组织为抓手,选派组建驻定日县扎西宗乡班定村、巴松村、嘎当村、日白拉新村、扎西宗村五个工作队,紧紧围绕驻村工作职责,按照“驻得下、融得进、帮得好”的原则,走访民情、关心帮扶、磨砺意志、积累经验,抓好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不断推进驻点村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党建引领强基础

总队坚持以建设“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基层党组织为目标,大力培塑“严慎细实优”的工作作风,不断增强“找事做”的干事活力、“马上办”的服务动力、“办得好”的履职能力。

各驻村工作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指导各村党支部定期召开工作专题会、组织生活会、党员座谈会等,进一步规范了村党支部的会议制度和流程;指导村党支部完善了工作任务清单,建起了党务公开栏。同时,采取不固定时间、不固定地点的方式,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交心交流中深度检视自身问题,纠正思想偏差、化解矛盾疙瘩。针对各驻点村党支部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各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与党员结成对子,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手把手教方法、传经验,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并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考核。驻村干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同劳动、同学习、同走访,将党的政策法规等内容融入到日常教育和宣讲工作中,做到支部建设“制度共抓、责任共担、实事共办、问题共解”。运用“学习强国”APP、“共产党员网”“珠峰党建”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载体,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驻村工作队驻村后,驻巴松村工作队制定了“两要点、一清单、一措施”,即《巴松村党支部2021年党建工作要点》《巴松村党支部2021年学习要点》《巴松村党支部2021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巴松村党支部2021年加强政治工作措施》,着力开展党建活动、党建制度建设、党员教育培训和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等;驻扎西宗村工作队联合乡派出所扑救火灾1起,协调上海第九批援藏定日县工作队临时党支部与扎西宗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并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书,并由其出资8.5万元修建了村党建宣传栏和党建文化墙。

为民造福解民忧

秉持“听民声、解民忧、纾民困”的原则,各驻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座谈等形式,向村民讲清产业扶持、教育扶持、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就业扶持、金融扶持等工作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实地查看村庄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入户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坚持智志双扶,树立群众自力更生、致富光荣的理念和志向,鼓励有致富愿望、能力和基础的村民积极探索致富门路,树立“致富光荣、率先致富更加光荣”的思想意识。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抓实抓好党员干部“双联户”联系点、结对帮扶联系点,加大服务群众力度。为抓好“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坚持周走访、月帮扶制度,入户对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回访,为他们出谋划策,寻找致富门路。在开展驻村工作中,各驻村工作队力争做到家底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投入产出清、帮扶责任清。

驻巴松村工作队驻村后,为村里修建了篮球场、文化活动广场,并检修了水泵房及供电线路,彻底解决了群众饮用水问题;协调乡专项资金30万元、群众自筹15万元,组建了巴松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经营项目辐射周边12个村,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支撑,多个产业助力”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嘎当村地处偏远,火灾救援难度大,驻村工作队驻村后,组建起了由6人组成的志愿消防队。如今,志愿消防队承担起了消防安全保卫和消防宣传工作,结束了村里无消防力量的不利局面。驻日白拉新村工作队驻村后,联合中建一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开展了“建证力量,筑梦格桑”公益助学活动,为扎西宗乡完全小学募捐到价值万余元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

防疫不松保平安

各驻村工作队聚焦“六稳”“六保”,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按照分人包户原则,实时做好各村各户疫情监控和异地返村人员的登记报备;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消毒液、消毒喷壶、医用口罩、洗手凝液等防疫物资,专门购买红外线体温计,全力做好对外来人员及过往游客的体温测量、场所码查验等。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督促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村民完成疫苗接种。制定出台了疫情防控方案、预案并开展疫情处置演练。在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各村组建的党员突击队先后入户开展排查、消毒100余次。

同时,通过微信群、公示栏、广播、走访入户等方式加大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倡导村民不串门、不聚集、不聚餐、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切实提高群众的防护意识和鉴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