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1年12月22日

在西藏上好汉语文课的几点思考

扎西尼玛

西藏是怎样定位一堂好的汉语文课呢?当前主要采取的是互相听课评课,或者是举行各种级别的教学比武。笔者认为,互相听课评课,固然能起到取其所长,补己所短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的“关系”。举行各种教学比武,既费时又费力、还费财力,从一定角度来讲还带有很强烈的“表演”色彩,并不代表教学的常规操作。教学比武,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太频繁,太过频繁会适得其反,需要有个合理的周期。那么,怎样才能算是一堂好的汉语文课?这是在西藏从事语文教学者的共同课题,并需要长期思考和研究。

俗话说“教无定法”,每位语文老师都会在课堂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因为语文教师性别不同、民族不同、性格不同等因素,从而教学风格不尽相同。但是真正好的汉语文课堂,能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持续发展的作用。

一堂好的汉语文课要做到“三个符合”,即符合汉语文课程标准、符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首先,要符合汉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也就是说语文新课标规定不是死的,而是要结合当地的汉语文环境,可以灵活地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对于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来讲,学生大多是来自广大农牧区,汉语是第二门语言,所以如何实现新课标中提出的标准,这是西藏所有语文教材编订者和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汉语文老师首先要根据不同片区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从小的方面来讲,同一个地区,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汉语文素养也有所差距,这就要求汉语文老师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也有所不同。

其次,符合教材内容。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对于教材内容的教法,目前存在着“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两种形式。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化分析教材内容,首要是不能脱离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和具体学生的学情,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是样本”,好的汉语文课,首先是基于教材,然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或者是联系古今中外,也可以结合藏族文化进行课文的拓展。这也是体现教师拓展能力的体现。教师的拓展能力强,学生的思维越活跃,从而课堂越活跃。这些综合的教学也是判定好的语文课的依据。

最后,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汉语文好的课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对此,本人曾写过一篇《阅读“对话”教学在西藏的展开》的文章。我想不管是目前还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这种情况会依然存在。汉语文的教学就层次而言大体是三种情况。首先是以城市为主的第一阵容,先天的汉语文环境的存在,使得语文教师的教学相应得心应手。其次是以县区为主的城镇第二阵容,相对的汉语文环境处在居中位子,语文老师对新课标以及课堂把握较为灵活。最后是乡村学校为第三阵容,汉语文的语言环境相对闭塞,使得语文老师的语文教学参差不齐。这三种语言环境的存在,必然使得语文老师的教学会存在截然不同的局面。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课堂教学。这一因素是汉语文老师必须考虑和思考的。

与此同时,上好汉语文课还要兼顾课程内容、学习结果两个方面。

课堂内容基于新课标的理念,能够把新课标的理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比如说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这一新理念,在西藏实施起来其难度是比较大的,城镇的孩子具备条件的应尽早培养,乡下的孩子应当培养“对话”意识,到了高年级具备一定词汇以后,就必须用汉语表达完整的意思。乡村的汉语老师也应注意早期适当地运用藏语夹杂汉语,这样使学生容易接受。到了高年级就必须用汉语来讲授汉语文课。这是简单的举例,那么新课标有很多新的理念,就应灵活地运用到课堂当中。

学习结果,学生除了收获学科知识和技能,更要在学科思想方法上、迁移所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有所进步,能够灵活地将所学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学习结果无非就两种:“学会”和“会学”。“学会”只是表层的知识学习,完成了教学任务,听懂了老师讲解的内容,是低级别的学习,是为完成任务而学习的方式。“会学”是不用老师教自己就能学习,是能力的体现和思维能力的展现。所以,从学习效果来讲,最好的教学是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的培养。从而实现“会学”的高级学习阶段。

(作者单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和社会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