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1年12月14日

·小说·

驻村队长

张青

故事还得从卓玛进驻叶普村后召开的第一次村民大会说起。

那天,怒江河谷的风暖暖的,拂在陆续赶到会场的村民脸上,多了一抹春草复苏的味道,山风过了,七嘴八舌拉开了村民大会的前奏。

“村民大会开到了你扎西家的台地上,瞧把你风光的。”

“说话也不卷个舌头,风光?瞧瞧我家的青稞地都快变成叶普村的赛马场了。”

“扎西,你给大伙说说,这几天驻村的卓玛队长有事没事往你家地头转,她都转个啥?”

“挖坑,没瞧见?青稞地里的那个大坑,她挖的。”扎西心里想着自家就三分坡挂地,往年撒几把种子落几场春雨就能收三两袋青稞……正憋气呢,老支书发话了,“开会了开会了,先听卓玛队长给大伙作报告。”

第一次参加村民大会的卓玛被热情的老支书推到地头的核桃树下,犹豫着打开了琢磨好些天的话匣子:“今天的现场会,就是想和大家说说核桃的事。大家都看到了,扎西家的台地边上长着四棵茂盛的核桃树,从台地往周边看,零零散散有不少核桃树。那么,叶普一带的坡谷地是不是适宜栽核桃?”

“落个籽儿就拱出嫩芽,见风见雨的,不都自生自长么?城里来的,真是少见多怪。”扎西心里憋着气,听到卓玛开口提到山核桃,几句嘲弄就抬上了杠。

“能自生自长,就说明适宜栽种……”

“栽?谁费那个闲心?你以为一个个的冬天晒太阳闲着没事刨土坑啊?再说了,年年花开果落的,哪一棵山核桃不砸个几年?吃得完吗?”

“吃不完可以拿去卖呀?”卓玛脱口而出。

“卖?人背牛驮还是骑着铁驴子?笑话!你不知道叶普村好比一头拱进怒江大峡谷的野牦牛?整日整年的憋着呢,透口气都难,还想蹶蹄子跑到城里吆喝着卖核桃?”扎西一听卖核桃就闷气,大前年他还真把自家的核桃背到山外卖,可翻山越岭去县城来来回回二十多天,核桃好歹卖了,吃住啥的支出一扣,竟是倒赔出去攒了多半年的积蓄,大几百块啊!

“扎西你满嘴打喷嚏也不看看啥场合,不喷不行吗?”老支书指着扎西的鼻子一顿训斥,接着转过话头,“我说卓玛队长,你刚到叶普不也折腾了八九个小时的摩托?大山大江把叶普的门堵得死死的,祖祖辈辈想走也走不出去啊!那个,那个,卓玛队长你别生气,扎西其实说的是实话,真要把叶普的山核桃整到外面卖,别说口袋里落不下一分钱,多半还会倒贴。”

老支书的话引来一片嗡嗡声,望着情绪波动的村民,念头闪过的卓玛似乎知道接下来的弯该怎么绕了,于是以商量的口气说道,“那,咱先不提卖核桃的事,我想叶普的地都在老支书脑子里装着,要不老支书您给说说,叶普村适合核桃树生长的地有多少?”

“依我看呐,坡地台地谷地坝地啥的,少说也有3000亩。”

“3000亩?”卓玛心里猛地一咯噔,叶普村究竟有多少土地可以利用,刚来不久的她并无底数,老支书的回答让她掩不住内心的喜悦,穷山村里的寸草寸木,都是资源。

扎西不屑地一撇嘴,“3000亩还是少的呢,仅仅江坡沿子一溜三四十里地,丢个籽坨坨就能长出核桃树……老支书你眼珠子别瞪那么大,讲真话不卷舌头不是?别的不敢吹,叶普的核桃就是多,就我家四棵山核桃,一年结的果少说也得装十来条牛皮袋。要是3000亩都长上核桃了,那得……多少斤?”

村文书小罗一本正经,“你家一条牛皮袋装个60斤没问题,四棵树折算一亩地吧,十条牛皮袋,年产干核桃600斤,3000亩三六一十八,180万斤。”

一听小罗报出的数字,扎西惊讶地张大嘴巴,“180万斤,那得装多少牛皮袋呀?我说卓玛队长,这么多核桃,你是准备牛背马驮呢还是靠小罗的摩托车运?”

小罗笑骂道,“你脑袋瓜抹酥油了吧?靠摩托车运一百多万斤核桃?”

卓玛也笑,不理会对方的嘲弄,依旧捋着思路走,“大伙别急呀,账还没算完呢。叶普村平坝少山地多,咱就打个折,整2000亩,年产核桃120万斤上下。我打听了,4斤核桃可榨油1斤,咱按5斤核桃出油1斤计算,120万斤可榨油24万斤。市场上核桃油价格一斤不低于70元,理论上24万斤核桃油可收入1680万元……”

“1680万元?”村民们重复着这个梦呓般的数字,无不惊呼连连,倒是时不时贩马,有一点经济头脑的扎西听出了门道,他试着问道,“听卓玛队长的意思,是想整个厂子,加工核桃油?”

卓玛点点头,继续说道,“这只是我个人想法。前些日子,我对照精准脱贫标准算了一笔账,叶普村除了几家跑马经商有点赚钱门路的,其他大多在贫困线以下,去年村里人均收入2312元,这与基本脱贫的4000元相差一大截。我琢磨着还得在资源上做文章,我们叶普闭塞是闭塞,可怒江谷地的小气候还挺养人的。”

“你卓玛队长别绕圈子了,直说吧,想在村里整点啥新鲜?”扎西带头发问,在场不少村民跟着七嘴八舌。

卓玛迎向老支书,看着老支书和村委班子一个个点头,她再无顾忌,“好!我想,第一步是在保护好现有核桃老树的基础上,明年开春抢栽一大批核桃苗;第二步报项目招商引资;第三步就办厂。酒香不怕巷子深不是?大家想啊,全县就叶普的核桃好,那叶普的核桃油肯定有市场。”

卓玛队长的三步走,引来议论纷纷。还是扎西忍不住,“这会儿,我怎么觉得梦游呢?种树,招商,办厂,那得多少年的事?”自顾自地一通嘀咕,转过身招呼,“来来来,帮帮忙,把我地里的坑填平了,落雨前要赶播青稞呢。”

“谁让填土的?你们……”卓玛大声阻止。

“别理她,毁了我家的青稞,还没找她说事呢。”

老支书赶紧出来打圆场:“扎西,听卓玛队长的,停下!”

“我……”

卓玛拉着老支书走到土坑边,“这个坑您也看到了,砂石地,涵水,阳光足,特别适宜核桃树生长;而种青稞,只能是靠天吃饭。”

“叶普靠天吃饭的日子,难。”老支书定定神,一脸认真,“卓玛队长,你真想在叶普村栽核桃?”村里的哪块坡挂地哪块台地岗溜子地收成几斤几两,他掰着指头都能数过来,每年产的青稞也只能饱肚皮,村民就连拿出点余粮酿几壶青稞酒都是匀了又匀。

眼瞧着驻村工作队的卓玛队长在他家地头规划着“宏伟蓝图”,扎西一把丢下手中的铁揪,拍拍脑袋好一阵懊恼,这坑……还真是要栽种山核桃啊。

小罗也是挠挠头,一个接一个疑问溜到嘴边,核桃苗在哪?产业开发的钱在哪?后续办厂的钱,又在哪?

老支书心里跟着七上八下,核桃挂果前吃啥喝啥?总不能大眼瞪小眼干等着扶持吧?直性子的扎西早忍不住,又是一通冲天的火气冒出来:“树栽了,起码得等个五六年才能挂果,五六年,你当蜗牛爬山啊?这么个爬法,能脱贫?骆驼的颈项就是再长,也够不到山那边的草啊?”

“藏族谚语不是说了吗?没有好木头,支不起好帐蓬,现在有这么好的资源,有这么好的政策,还怕成不了气候?”卓玛面对村民大声说道,“我问过强基办了,先摸清核桃资源,再报项目,争取产业发展的资金。”

“与其临时找毛驴、不如骑现成的牛。县上不是再三要求乡村搞产业扶贫吗?说不定山核桃还真能整出点名堂来。要不,先试试?”

听到老支书的提议,小罗故意拿话问扎西,这坑,还帮忙填不?

“你眼珠子蒙酥油了?没看见书记说句话都点过三次头了?”扎西气呼呼地,末了闷声丢出一句,“办事只是动动嘴,好似皮绳套流水。五六年啊,挖坑?哼,等着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