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1年10月05日

“菜鸟”进阶路

——琼结县措杰村驻村干部卢宇姗的驻村故事

本报记者 刘枫

“4月初,进村交接那天仿佛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已经到了落叶纷纷的秋天。从一开始满心忐忑的驻村‘菜鸟’,逐渐进阶成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基层工作小能手,半年多的时间里,我真正坚定了真心实意、踏实为民的信念。”

这是自治区驻琼结县下水乡措杰村工作队队员卢宇姗写下的一段话。字里行间,让人看到了这位年轻基层干部的成长。

从不知所措到打开局面,以她的话说,真正融入乡村工作是在5月的一次党群活动之后。

那次活动是驻村工作队第一次组织开展党群活动。事先全队做了充分准备,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当天晚上,卢宇姗写完活动简报,推开村值班室的门,几位村干部忽然端起青稞酒迎上来,对着她唱起祝酒歌。一曲唱完,卢宇姗明白过来,这是大家在庆祝活动的圆满完成。

于是,她嘴角一抿,一句“托切那(谢谢)”引起在场人的开怀大笑。当天晚上,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群众一同喝青稞酒、唱藏语歌、聊村里变化和群众需求,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民情村情。

“驻村就如这酒香一样,真有点甜。”卢宇姗这样想。

与村“两委”拉近距离后,语言障碍又成了她驻村的巨大挑战。

“以前,我很少有机会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沟通,破除语言障碍是我要立即解决的问题。”卢宇姗说,在开展“一户一档”信息整理工作中,她把挑战变成了机遇。

群众拿着户口本、身份证蜂拥而至,卢宇姗作为信息采集员,面对七嘴八舌的群众却无能为力。当她想问点什么的时候,脑中没有藏语词汇,只能求助别人翻译。于是,她下决心要掌握基本的藏语用词。随后,卢宇姗在与群众打交道过程中用心记住“户口本”“身份证”“党员”“学生”“房产证”“银行卡”等藏语词汇。几天后,她已经能够娴熟使用这些词汇与群众交流。

就这样,“一户一档”工作顺利完成,措杰村成为下水乡第一个完成此项工作的村居。

此后,卢宇姗与驻村工作队全体队员一起加强藏语学习,并利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这一重要契机,对村干部和农牧民党员展开日常普通话培训,双方共学共促,逐步打破语言藩篱,加深了情感,提升了工作效率。

“现在,我养成了每天记一个藏语词汇的习惯,群众见到我再也不会‘绕道而行’了。这让我开展入户走访、发放奖励等各项服务工作时都不再感到困难。”卢宇姗说,“语言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真心换真心的过程。”

随着驻村工作的深入开展,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团结合作,措杰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制作的“措杰村党员群众服务活动中心”宣传大字每晚九点准时亮起,鲜明地亮出党员群众的活动阵地;村委会大院和操场舞台打扫一新,彩旗高挂,营造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浓厚氛围;8月初打赢新冠疫苗接种清零攻坚战,实现全村应接尽接全覆盖;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0件,驻村工作队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卢宇姗也成为群众口中发音不标准、但十分亲切的“小卢”。对此,她甘之如饴。

“时间见证了我的成长。这几个月,驻村‘菜鸟’真正变成了村里人。对于今后圆满完成驻村进阶之路,我信心满满。”卢宇珊再一次在工作汇报中写下了这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