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1年08月19日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① 图①:拉萨市民排队乘坐新能源公交车。 图②:日喀则市拉孜县吉角村风能太阳能互补的电力微网站。 图③:林芝市工布江达县老虎嘴水电站。 图④:世界海拔最高的地热发电厂——羊八井地热发电厂。 图⑤:那曲市那曲县古露镇小型太阳能光伏电站。 图⑥:青藏联网工程输电线路。 图⑦:拉萨第一座天然气站建成投产。 图⑧:低温液体(LNG)运输半挂车。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我们祖祖辈辈都靠油灯照明,取暖做饭靠烧牛粪。2019年听说村里要通大网电,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过去我们对冰箱、酥油茶机等家用电器都没有什么概念,因为太阳能供电时间很短,24小时供电是根本没想过的。”日喀则市昂仁县多白乡德夏村村委会主任多琼提及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给村子用电带来的改变时感慨良多。“工程建完后,我们村用上了大网电,这是我们祖祖辈辈都不敢想的事,电视机、电饭锅、酥油茶机进入了每家每户!”

多琼的经历并不是个例。林芝市察隅县南雪村位于海拔5000多米的哲拉山中。对村民次仁多吉来说,十几个人挤在一张小桌子上,围着柴油发电车给手机充电是很正常的事。“我们村过去40多口人,靠一台只有12千瓦的小水力发电机供电,东家灯亮西家灭,到了冬季大雪封山,水力发电机发不出电,全村人几乎无电可用。”所以,南雪村路旁的那辆柴油发电车,一年四季几乎都处于工作状态。而随着林芝市察隅县古卡乡10千伏及以下中低压配电工程的顺利完工,南雪村用上了安全可靠的大网电,次仁多吉的手机随时都有电。

随着一根根电杆拔地而起,农牧区电网的面貌焕然一新,雪域高原架起了一张张“光明网”“幸福网”。

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西藏电力事业的发展经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巨大转变。和平解放前,西藏仅有一座只供少数上层贵族享用的小电站。1956年,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西藏先后建成了日喀则火力发电厂和拉萨夺底电站,电力事业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

此后,在党和国家亲切关怀下,西藏电力事业迎来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开创了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西藏电网也迎来了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条条“电力天路”打通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大动脉”。青藏、川藏、藏中、阿里联网工程4条“电力天路”相继建成,全区迈入了以500千伏超高压为主、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西藏统一电网新时代,累计新增110千伏级以上变电站39座、输电线路8600余公里、变电容量近1300万千伏安,主电网覆盖西藏自治区74个县,近330万人。同时,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三区三州”、边境小康村等农村电网建设工程,有效缓解了长期以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瓶颈制约。

此外,我区还积极探索更高效地把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资源转化为不竭的绿色能源。2020年12月24日,日喀则市50兆瓦“光伏+储能”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并网发电。“该项目占地面积约1600亩,总投资约4.5亿元人民币,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亿千瓦时,是西藏最大的光伏储能项目。项目运行后每年可节约3.06万吨标准煤,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8.47万吨,将为日喀则提供更加清洁、可靠的电力供应,同时对西藏电网调峰、调频、调度具有重要示范意义。”项目建设负责人谢继佳说。

目前,我区已经形成以水电为主,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自2015年首次实现“藏电外送”以来,截至2021年6月15日,累计实现区内水电等清洁能源外送超过67亿千瓦时,真正把西藏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000年,闫晓明来到萨嘎县开百货商店,当时夜晚照明主要靠油灯和蜡烛。之后,县里修建了小水电站,但冬季河水结冰,电力不稳,他又用上了燃油发电机。在萨嘎多年,他先后承包经营宾馆、酒店,生意越做越红火,燃油发电机的功率也越来越大。“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用上大电网稳定的电。”

2020年12月,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建成投运,萨嘎县接入了稳定可靠的大网电。如今,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为西藏高质量发展持续赋予动能。

(记者 唐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