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1年08月19日

安居乐业日子美

自治区儿童福利院“央宗妈妈爱心家庭”的孩子们一起唱歌。

2011年至2020年,安排中央补助资金172.8亿元,支持西藏城镇保障性住房开工35.19万套;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48/10万,婴幼儿死亡率下降到7.6‰,均为历史最低值;2020年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585元;城乡居民年度医疗费最高报销额度达14万元,是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7倍。

……

一组组数据,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温度”、见证了我区民生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为民宗旨,持之以恒加大民生投入,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持续在社会保障、住房改善、就业创业等方面发力,书写了催人奋进、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2021年7月12日,曲水县达嘎镇三有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搬迁群众领到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的不动产权证书。三有村党支部书记尼玛拿着“红本本”激动地说:“感谢党、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保障!”

和平解放前,西藏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足3平方米;2020年 ,西藏农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41.46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33.4平方米,这组数据是西藏和平解放前后人民群众住房安居情况的真实写照。住房问题作为民生头等大事,自治区政府始终聚焦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问题,通过实施农牧民安居、城乡保障房建设等系列工程项目,不断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我区民生福祉从“有没有”走向“好不好”,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刚从山南市错那县人民医院分娩后出院的次仁拉姆说:“以前,村里人习惯在家生孩子,现在,大家都选择到医院分娩,不仅安全,而且费用基本上都能报销。”

“以前,因为路途遥远,看病不方便,再加上缺乏医疗常识,即便得了像包虫病、白内障、大骨节病这样的病症也只能忍着,实在熬不住了才去医院。现在,疾病在家门口就能做筛查,专家还提供治疗方案,真是太方便了。”那曲市巴青县本塔乡曲仲村村民次仁扎西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了现代医疗卫生的便利。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70年来,我区全面开启健康西藏建设新征程,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生格局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和平解放前,西藏只有3所设备简陋、规模很小的藏医机构和零星几家私人诊所。如今,我区已建立起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1642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1家。医疗卫生网遍布城乡,实现了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400多种较大疾病不出藏就能治疗,包虫病、大骨节病、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等肆虐西藏的疾病得到了历史性消除和防治。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8种,基本医疗保障更加有力,已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的首要位置。自治区党委、政府高位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稳定就业、扩大就业的政策体系,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区外就业,牢牢守住就业基本面,推进就业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文盲率高达95%,现代科技更是一片空白。而在社会主义新西藏,1951年至2020年,国家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239.65亿元,推动西藏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目前,西藏有各级各类学校3195所,县域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95.03%,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1年。同时,坚持政府、社会、企业多渠道解决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2020年达到99%。

2020年11月底,西藏人才广场试运行并举行2020年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冬季专场招聘会,在宽敞、现代化的招聘大厅,很多毕业生和企业代表热情高涨地进行交流。“趁着刚毕业,想找份相关工作,为以后就业积累经验。看到现在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这么好,一定要努力干出一番事业,才不负这个好时代。”西藏农牧学院毕业学生平措说。

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西藏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7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满足西藏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入新时代,我区将一如既往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用心用情用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记者 次仁片多)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