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1年08月16日

70年前,在李狄三的率领下,先遣连翻越界山达坂,向阿里挺进。今天,驻守在界山达坂的,是被国务院授予“模范公安检查站”的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

比海拔更高的是精神

图为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的民警正在执勤。 本报记者 刘凡 摄


本报记者 廖嘉兴 章正 扎西白玛 杨军录


驱车沿新藏公路北上,行至219国道K718公里处,便到了海拔5300米的界山达坂。

时值盛夏,这里依然是光秃秃的。当地谚云:“界山达坂弯,伸手可摸天。”界山达坂之险峻,由此可见一斑。

藏北第一门户——阿里地区日土县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就驻守在界山达坂山口处。这里是西藏的北大门,也是由新疆入藏的必经之地。

这里,广阔,检查站管辖范围超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省十分之一的面积;

这里,遥远,距离阿里地区日土县城268公里,开车至少要走4个小时;

这里,寒冷,永久冻土地带,年平均气温零下20摄氏度,昼夜温差20摄氏度左右,最低温度低至零下45摄氏度;

这里,艰苦,平均海拔5200米,常年六七级大风不断,空气的含氧量不到海平面的40%;

……


“生命禁区”的坚守


采访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正值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

如往常一样,三菜一汤。端起饭碗,“80后”站长多吉加布有些发愁。想到自己右边的两颗后槽牙掉了,还没时间镶,就提醒自己,吃饭得“细嚼慢咽”。

和多吉加布一样,站里许多民警年纪轻轻就开始掉牙。最惨的要算第一任站长普布扎西, 五年时间掉了4颗牙。民警们说,这与泉水中矿物质含量较高有关。所谓“泉水”,不过是地下冒出的一股浑浊的泉眼。

“方圆50公里范围里,连一只苍蝇、一只老鼠都没有,山上看不到一棵草,只有乌鸦为伴。执勤时,常常看到成群的野狼。”政委扎西边巴说。

“泉水湖”,这是2013年建站后才有的名字,民警们更习惯它过去的名字——“死人沟”。

“死人沟”传说很多。可信的记载是,1950年底、1951年春,为了支援由新疆先期进抵改则地区扎麻芒堡的独立骑兵师先遣连,新疆军区先后调集1700多头牦牛、毛驴、骆驼和一批物资,三次翻越界山达坂,除16头毛驴和30多头牦牛外,全部倒毙在了界山达坂。两位负责运送物资的维吾尔族同胞,也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如今,驻守在这里的,是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的25名干警。检查站阳光房那面洁白的墙面上,贴着他们的人生信条:“与海拔比高度,与草原比宽阔,与风沙比坚韧,与雪山比沌洁!”

走进检查站,巨大而简陋的阳光房连着一排凹字型的平房。这是民警们办公兼住宿的地方。阳光房内搭建着六七顶帐篷,上下铺高低床。尽管每顶帐篷内都有一个炉子,但还是难以抵御冬天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和六七级的寒风。

“有一次,阳光房的房顶都被大风掀开了。去年,为了帮助过往司乘人员抵挡寒风,我们临时搭建了两顶帐篷,但没两天就被大风刮跑了。”多吉加布说。(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34岁的南杰桑珠是检查站的一名公安民警。从早上9点开始,他在值勤点站了十几个小时。因为要穿防护服,他不得不脱掉保暖棉衣,换上稍薄一点的毛衣,肥大的防护服穿在身上显得紧绷绷的。“很闷,还有些冷。”南杰桑珠告诉记者,他得像这样执勤到晚上12点。这个季节,对泉水湖来说,已经是最“热”的季节了。

这就是泉水湖。冬天,吃饭,民警们得端进帐篷里。睡觉,得盖三床棉被;夏天,即使是在白天,他们都要穿着棉衣秋裤执勤。晚上睡觉还要生着煤炭炉子。

比严寒更可怕的是海拔。除了胸闷、气喘、头晕和嘴唇发紫、干裂、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还有胃疼、腹泻、掉牙、脱发,十多名民警患上了高原红细胞增多、高血压、肺水肿等高原性疾病。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民警们没有一人退缩。

生活更是难以想象。阿里地委书记朱中奎向记者说起一件事:2016年藏历新年,他带着地区有关部门的同志到检查站看望慰问干警。晚饭时,站里炒了一盘土豆丝,端上饭桌没几分钟,就冻成了冰坨。

民警们告诉朱中奎,这已经不错了。由于检查站距离县城路途较远,站里的给养只能一周运送一次。遇到下雪天,大家只能靠方便面、糌粑充饥。寒冬时节,运来的物资还没有到检查站就已经成了冰疙瘩。

回到狮泉河,朱中奎心潮起伏、彻夜难眠。他提笔写下了对检查站民警们的赞语:“掉牙掉发不掉队,破皮破肉不破纪,失眠失忆不失职,换人换岗不换枪。”

1950年8月间,进藏英雄先遣连136名官兵,在连党代表兼前线总指挥李狄三的率领下,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翻越界山达坂,向阿里挺进。这支英雄连队翻越界山达坂时,那豪情万丈的快板词,至今令人血脉偾张:“昆仑山,滑达坂,革命战士不怕难。迈开大步向上攀,界山踩在脚下面。想想一十五年前,红军怎闯岷山关。昆仑再高也敢攀,挺进藏北举红旗,坚持革命要到底。解放西藏立大功,喜报献给毛主席。”

70年过去了。今天,当记者来到界山达坂,首先看到的,是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大门院墙上的巨幅标语:“挑战死人沟,唯我泉水湖”!

这支由公安、特警、移民管理警察组成的战斗集体,踏着先遣连英雄的足迹,驻守在海拔5200米的国道上。他们,肩负着登记检查过往车辆、服务群众、紧急救援、处置应急事件等任务,守护着一方安宁。

“生命相托,分秒必争!”检查站陈列馆里,挂满了被救助人员寄来的锦旗,感谢信铺满整张桌子。一面锦旗、一封感谢信,就是一次成功的救援。每一面锦旗,都凝铸着干警们的艰辛付出和无私奉献;每一封感谢信,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感谢一路上对我们细心照顾,就连我老公上卫生间出来晚一点,都要进去看看……”这封来自新疆石河子的感谢信,道出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鱼水深情。

这是一次没有地界的救援。

今年5月底的一天,一位60多岁的女游客神色慌张地来到检查站求助:“我老伴突发高反,血氧饱和度降到40%,你们救救他!”正常人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8%、静脉血氧饱和度为75%左右,降至40%,情况十分危险。

患者赵某军69岁,患有心肺病。此次与妻子进藏旅游,不承想,到了海拔5170米的奇台达坂,突发高原性心脏病,危及生命。此地离新疆和田与西藏阿里交界处30里,由于一时联系不上新疆火烧云检查站,妻子只好向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求助。

政委扎西边巴没有多想,带上两名民警,扛起氧气瓶,驱车往现场驶去。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氧疗,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脏功能。随即,扎西边巴拨通了县指挥部的电话,得到命令:迅速安排警车护患者至新疆低海拔地区。

夜里10点,他们赶到了海拔3600米的三十里营房(红柳滩)赛图拉镇。看到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已无性命之忧,他们不顾天黑路险,连夜赶回了泉水湖。这一趟来回,就是近700公里。

泉水湖一线多为无人区,特别是松西至新疆三十里营房,平均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初到高原的人员极易出现高原反应和突发性高原疾病。紧急救援成为检查站干警们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人民服务没有地界。不管是西藏境内还是在新疆境内,只要接到求助,我们就会第一时间出警救援。”站长多吉加布说。检查站平均每月出警救援20余次,干警们无怨无悔。

平时,只要过往人员需要,大家就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备用药品拿出来,帮助需要救助的人。

这是一张为民服务的清单:2021年,从年初到6月底,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紧急出警救援211起,救助人员371人、车辆183辆,免费为过往人员提供氧气2596人次,收到来自各地的感谢信20封、锦旗25面。

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扼守新藏交通,是防范犯罪嫌疑人从新疆流窜西藏的咽喉要道。

2017年4月24日,政委扎西边巴带着5名干警,开车前往阿克赛钦湖执行巡逻任务。一个月前,检查站收到新疆警方协查函,请求协助阻止涉恐嫌疑人流窜入藏。

从湖畔土路驶上219国道,返回途中,民警们发现,前方不远处,一辆新疆牌照的皮卡车突然离开国道,沿土路往南急驶而去。

“南面就是大山。会不会是涉恐嫌疑人?会不会越境?”皮卡车的可疑行迹,引起了民警们的怀疑。想到协查函,扎西边巴一声令下:“追!”民警们打开警灯,鸣响警笛,加大油门,箭一般地向皮卡车追去。

20多分钟惊心动魄的追逐,在民警喊话震慑下,皮卡车被迫停了下来。

车上下来5个人,其中一个光头神色慌张。在民警的命令下,他们抱头蹲在地上。一人操着生硬的汉语解释,他们从红柳滩来,到山里是去修车的。

通过初步检查,民警们发现,皮卡车的车牌是假的。这5个人,身上除了手机外,没有带任何证件。

站长普布扎西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出警员增援,把嫌疑人员带到检查站。

通过“反恐利剑”查缉设备,民警们从光头的手机里查到了他的身份证信息,正是协查函里通报的涉恐嫌疑人。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起涉恐嫌疑人流窜西藏的企图,被勇敢的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干警粉碎了。

“决不让一名涉恐嫌疑人进入西藏!”这是包括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在内的日土县全体公安干警向党和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

此前,2014年5月4日,日土县公安局接到新疆叶城县公安局通函,请求协助核查抓捕可能窜入日土县境内的5名新疆籍涉恐人员。通过对日松、多玛、泉水湖检查站登记数据核查,日土县公安局确认5月3日5名嫌疑人已进入日土县,并准确定位嫌疑人所在位置。

5月4日19时40分,当涉恐嫌疑人员驾车窜至泉水湖检查站时,早已严阵以待的检查站特警和公安民警一举将其抓获。

从接到通函到抓捕嫌疑人,只用了十几个小时。这次行动中,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又立新功。

“要有革命的硬骨头精神,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在战场上不怕掉脑袋,在平时不怕苦和累……”70年前,翻越界山达坂前李狄三战前动员时那掷地有声的铿锵话语,像生了根一样,铭刻在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每一名干警的心中。

初心不改,始终坚守。高卫东、蔺江平,国家二级英模、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拉巴平措……这些曾战斗在泉水湖畔的铮铮铁汉,用忠诚和热血铸就了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光荣使命。

2020年6月17日,41岁的高卫东因心脏病突发,永远地告别了他心心念念的公安事业和亲人、战友。作为日土县国保大队大队长、一级警长,泉水湖始终是他战斗的前线。

39岁的蔺江平,原措勤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局长,曾担任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站长,“放心吧!有我在,没问题”是他的口头禅。2020年12月17日,从警20年的蔺江平突发高原脑水肿和肺水肿,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

拉巴平措的床铺上,被子如他生前叠得整整齐齐,落上一丝灰尘,战友们都会及时拂去。至今,他们都不愿相信,拉巴平措已经走了。

2020年10月8日,狂风肆虐。下午3时许,一名骑行客来到检查站,称自己的证件连同帐篷全被大风刮进了泉水湖,请求帮忙打捞。

“我年轻,还是我来吧!”拉巴平措自告奋勇。他脱下衣裤,系上绳索,跳上一块空心门板,拿着一根长钢管,奋力向帐篷撑去。

靠近帐篷。拉巴平措连试几次,都没能把帐篷提起来。浸了水的帐篷实在太重了。他索性放下钢管,试图用双手把帐篷从湖里捞起来。

就在这时,一阵大风袭来,系在拉巴平措腰间的绳子突然脱落,滑入水中。门板失去控制,向湖心漂去。

岸边的同事见状大喊:“危险!赶紧回来!赶紧回来!”

来不及了。门板在大风中越漂越远,最后消失在波涛汹涌的湖中。

此后一个多月时间,战友们每天都在湖边搜救。他们多么希望,拉巴平措会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

奇迹,没有出现。

拉巴平措走了。这年,他23岁。

“儿子走得太突然了,连一句话也没留下。他是警察,为了他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是我永远的骄傲!”哽咽之间,英雄母亲说出了人民警察的平凡与伟大。

从“帐篷检查站”,到第二代“板房检查站”、第三代“水泥房检查站”,再到已经建成、即将投入使用的“楼房检查站”,建站8年,党和政府始终关心、关爱着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

国务院“全国模范公安检查站”“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状”,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西藏自治区“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是党和政府赋予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的荣光。

今年,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先后荣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自治区集体一等功。

懂得奉献的人最可爱。

27岁的孙冬,是阿里地区公安处特警支队的一名特警。建站以来,他每年都要换岗到泉水湖执勤,父母几次劝他换个岗位,他都没有听从。

孙冬的执着得到了女友的理解和支持。三年相恋,瓜熟蒂落。女友和他商定,放弃在内地的工作,到阿里和他完婚。

婚期,定在了10月3日。

“既然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就没有退缩的余地。不管到哪里,都要尽到一名警察义务。”孙冬说。

泉水湖,没有寂寞。

“决不让一名涉恐嫌疑人进入西藏”

用忠诚和担当铸就警魂

没有尾声的“尾声”

“为人民服务没有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