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1年01月04日

巴宜区色果拉村“支部管党员、党员管家庭”模式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有了主心骨 日子更红火

本报记者 张猛 胡文

沿着雅江江畔,走进色果拉村,宽敞笔直的水泥道路,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一栋栋特色鲜明的工布新居错落有致,处处感受着全村36户172人的一个大家庭的温暖、和谐与幸福。

近年来,色果拉村党支部结合本村户户有党员的实际,创新支部管党员、党员管家庭的“支部+党员+家庭”管理模式,极大提升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有效激发农牧民党员的服务热情与自我发展意识,通过支部引路、党员带路,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共建美丽和谐家园。

激活支部引领作用

2012年前,全村36户村民,贫困户就有十几户。村经济发展、群众收入在米瑞乡一直排倒数。村里脏、乱、差不说,邻里之间,常因土地、牲口等问题发生纠纷,有事不找党支部……

提起几年前的场景,村党支部书记乔次仁历历在目。2013年初,村党支部专题召开会议分析病因,支部引领作用不强,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团结氛围不浓是制约村庄发展进步的主因,结合全村户户有党员的实际,党支部确定了“支部+党员+家庭”管理模式。党支部结合“三会一课”制度和巴宜区开展的“党员固定日”活动,对党员开展党的知识教育、富民政策宣讲和交流参观培训为全体党员理清发展思路,确立未来3年村经济发展规划。党支部还明确了每户党员的10余项具体职责,实现上级政策宣讲到户、支部决议传达到户、公益活动发动到户、意见建议征求到户,在上级党组织和普通群众之间架起一条政策到底、民意上传的高速通道。

思路一变天地宽,村党支部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到藏鸡养殖合作项目,成立藏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组织党员轮流饲养,仅藏鸡养殖,就为每户群众分红7600元。

2015年,村党支部建立慰问奖励制度,本村学生只要考入大学,分别按照重本1000元、普本800元、专科60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全村适龄孩子入学率100%。同时,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置无人售卖小超市,让村民自助购物、自助交款,至今账目没差过。在“三大节日”即将来临之际,村“两委”班子经过村民大会同意,将小超市盈利的7500元,为70岁以上老人每人送上300元慰问金,超市虽小,但是却处处彰显着大爱。

带动树立文明新风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和肌体,党员细胞健康,党的肌体才有活力,只有环境适宜,细胞才能健康。作为有着高中文化的村党支部书记乔次仁始终铭记这个道理。

乔次仁自2008年进入村“两委”班子,2011年担任村委会主任,2014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群众尽职尽责服务11年,卖掉了年赢利近10万元的线路车,连家里30多亩农田都要依靠两个姐姐和姐夫打理,早出晚归到相关单位争取项目、跑产品销售,为村经济发展打开“天窗”。公心赢得民心,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一心为民,如今的色果拉村,上面的精神落地有声,下面的群众信念如磐,打心眼里愿意跟着支部走。

2016年7月底,油菜到了收割季节。从昌都搬迁到本村的巴登因为生病到拉萨住院治疗,儿子跟随陪护,6亩地的油菜让巴登55岁的妻子犯了难。闻讯后,村里31名在家的党员放下自家农活,不约而同来到巴登的油菜地,将油菜收割装袋送到巴登的家中。

患有先天性疾病的贫困户其加,30多亩土地每年的耕种收,党员都会主动上门服务,机械费、人工费全由村集体埋单,仅此一项就为他节约2500多元,这样的情况已持续两年。如今,每年像其加一样能享受到免费服务的群众共有6户。

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让群众看到希望,感受到关怀和温暖,群众纷纷向支部靠拢,向党员看齐,村庄成为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户与户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邻里之间喜事相贺、困难相帮、劳动互助的良好氛围蔚然成风。

几年前,色果拉村仍是以青稞、小麦、油菜、玉米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增收渠道窄制约着全村经济发展。“支部+党员+家庭”管理模式的推广,帮助村党支部激发灵感,改变思路。为能切实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村党支部充分发挥色果拉村土地、气候优势,大力实施产业调整,积极开展藏鸡、绵羊养殖、温室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等,并通过党员联户入社,切实解决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在巴宜区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色果拉村申请成立色果拉村绵羊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归村集体所有,由党员带头,带领户主成员共同劳动,实行轮班制度,按照社员户数平均分3人一组,主要负责绵羊的喂养和合作社整体的防疫、消毒及值班工作,由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共同进行监督考核,仅2019年,该项目收益20余万元,合作社户均分红6000余元。

多渠道发展特色农牧业,使群众摆脱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实现稳定增收。2019年,村民参与项目各类建设及村集体经济收入每户分红5.5万元,色果拉村人均纯收入达2.8万元,

巴宜区色果拉村以“支部管党员、党员管家庭”为载体,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牧业,村民们摆脱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更是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