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11月27日

戍边卫国赤子心 身先士卒保畅通

——献身国防通信事业的好战士罗晖

1984年6月,川藏公路通麦大桥以西发生了大塌方,公路被毁、通信线路中断。为了保证国防通信线路的畅通无阻,通信兵某部通信三连迅速赶到塌方实地,连长罗晖带领全连干部、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抢修通信线路时,不幸被泥石流卷走,牺牲时年仅30岁。

1973年,未满17岁的罗晖怀着一颗戍边卫国的赤子之心,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到了西藏高原,分配到通信部队工作。他工作积极肯干,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1975年7月,罗晖被选送到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学习,并在学院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为全面提高业务技术和业务能力,不论多繁重的工作,他都坚持每天自学业务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两小时以上,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连队建设的预选方案。罗晖不仅自己刻苦学习,而且还热心帮助别人,为了提高连队战士的文化知识,他还主动办起了文化补习班。

1983年9月,罗晖担任通信三连连长后,他感到身上的担子重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加倍努力工作。有一天晚上,风雪交加,海拔4700多米的色齐拉山积雪达2米多厚。方圆几十里大雪封山,几十处线路被积雪压断,中断了通信联络。当测试台报告这一情况之后,罗晖立即带领抢修班战士,连夜赶到色齐拉大雪山,投入紧张的抢险战斗。由于山顶雪大,汽车无法通过,罗晖和战士们顶着刺骨的风雪,冒着严寒,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进。他们在雪地里整整战斗了一天一夜,终于把被积雪压断的十多处线路全部修复。在抢险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在雪地里爬行,不知什么时候罗晖把鞋给弄丢了,打着一双赤脚在雪地中战斗,手脚冻伤失去了知觉。当战士把他护送到维护哨时,才发现罗晖光着一双脚,战士们见此情景,心疼地流出了热泪。

1984年6月6日,刚休假回到连队的罗晖,看到连队通信线路大面积塌方,线路中断,心急如焚。他不顾旅途疲劳和高山反应,就开始投入线路的抢修工作。6月14日,通麦以西9公里处又遭到了大塌方的袭击,公路、地下电缆、电杆全部被冲毁,中断了通信联系。为了尽快恢复通信,他和指导员立即带领全体抢修人员赶到现场。当时塌方区十分危险,稍有不慎就会丢了性命,但罗晖不顾个人安危,冒着飞石,攀上悬崖峭壁,带领战士把两千米的电缆绕道跨过塌方区,快速抢修,迅速恢复了通信联络。这时,大雨仍在倾盆而下,泥石流仍在滚落,为了防止电线再次被破坏,他组织大家重新对电缆进行了挖沟深埋。6月15日,罗晖接到上级指示,要在通麦以西5公里处大塌方区铺设一条迂回电缆,确保通信畅通无阻。为顺利完成任务,罗晖让连队提前一个小时开早饭。一声令下,全连干部、战士一鼓作气,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争速度、抢时间。罗晖不顾个人安危身先士卒,带头多次爬上一千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与战士们一道抢修线路。山坡上杂草丛生,雾气、雨水、汗水溶为一体,抢修工作在艰难地进行着。由于高山反应,罗晖几次昏厥,战士们劝他下山休息,可他说啥也不肯,硬是挺着身子和战士一起苦战了七个多小时,终于恢复了通信联络。完成任务刚回到连队,罗晖又接到通知,通麦以西8.5公里处又出现了新的塌方,线路中断。故障就是命令!罗晖还未来得及脱下湿衣服,又带领抢修班的战士,快速赶到新的故障点,不顾疲劳,继续战斗。由于连降大雨,塌方仍在继续,通信线路时时被中断。6月16日凌晨,三连与上级机关和各维护哨所失去了联系。连党支部立即召开紧急会,传达上级关于当天中午12点以前必须抢通线路以保证成都军区电话会议正常召开的决定。天一亮,罗晖便跟车前往泥石流险区,护送抢修人员到工地。车到通麦以西2公里处,大面积塌方和泥石流堵塞了交通要道,车辆无法通过。这时,罗晖首先想到的是争取时间尽快恢复通信。于是,他立即做出决定,安排战士身扛肩背徒步冒险跨越塌方地带,冲过险区后立即联系车辆,搭车前往抢修地带,并嘱咐本连驾驶员唐代银前去帮助兄弟汽车部队车辆安全通行,自己却毅然留在险区观察险情,指挥战斗。谁曾想,这一去,竟是诀别。突然间,一声巨响,罗晖被一股异常汹猛的泥石流卷入了湍急的冰河中,不幸遇难。正在前方抢修电缆的战士们听到塌方的巨声,心一沉,泪水淌下来,他们呼唤着罗连长。战士们的呼唤声响彻山谷,但是除了暴风骤雨和湍急的河水声,却听不到连长的回应……全连干部、战士为失去了一位好连长失声痛哭,上级首长为少了一位精明强干的基层干部而惋惜。

罗晖连长为保障国防通信线路畅通,在泥石流中昼夜不息指挥作战,临危不惧,以身殉职,他的英雄事迹在部队引起了强烈反响。西藏军区党委给他追记二等功,并发出通令,号召全体指战员向他学习。

(本故事文字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