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10月15日

牢记嘱托 开启教育发展新篇章

—来自西藏民族大学的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 孙开远 王莉

初秋,咸阳,秦汉新城,一片崭新楼群矗立在五陵塬。这个具有汉唐风韵、藏蕃气象的现代建筑群,就是今年7月启用的西藏民族大学新校区——秦汉校区。这个校区的启用,是这所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校的喜事,也是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事。

1958年,党中央把西藏公学设立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渭水之滨。

1965年,西藏公学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此后几十载,她为雪域高原输送了一批批“老西藏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在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在维护稳定团结中与各族人民休戚与共。

2015年,西藏民族学院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大与时代共进,为西藏培养了大批高端人才。横断山脉、狮泉河边,喜马拉雅、万里羌塘,民大学子始终是民族团结坚定维护者,是美丽西藏的可靠建设人。

2018年秋,正值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肯定学校办学成绩,并在贺信中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

总书记的贺信,是送给西藏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最厚重的一份礼物,也是对包括所有民大人在内的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鞭策与鼓励,这不仅是西藏民族大学的殊荣,也是西藏教育界的殊荣。

2020年7月,总投资6.6亿元,总建设规模15.36万平方米的秦汉校区正式启用。至此,西藏民族大学有渭城、秦汉两个校区,总面积达1149亩,校舍面积达48万余平方米,可容纳万余师生学习生活。“一心、两苑、三轴、四区”布局,包含教学、实验实训、学术交流中心、图书馆、行政办公等单体建筑和学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发展预留区及附属设施,秦汉校区设置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经济、管理、教育、新闻、工科类等学科,同时,加强大学生实践实训、创新创业、继续教育、大学科技创新等功能建设。

若说渭城校区承载的是辉煌历史,那么秦汉校区昭示的则是美好未来。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如春风,吹皱秦汉水,拂动渭城槐。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各族人民的特殊关爱,这是对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西藏高水平一流大学建设的再部署,这更是西藏民族大学突破规模瓶颈,实现跨越发展的机遇。西藏民族大学建设和发展,必将再启新篇。

适应新时代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建设西藏高水平一流大学,已成为西藏民族大学努力的新方向。

西藏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欧珠表示,学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藏、服务国家战略,主动适应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准确把握高质量内涵发展新要求,大力实施转型创新发展战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