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9月10日

教师节里,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莉

桃李春风,师恩难忘。

古往今来,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美德。

翻开日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昔日在校园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你是否也想起了那张严厉而又慈祥的面孔,他们点亮你生命里希望的火种?今天,让我们走进生命里的这群人,听听他们教书育人的故事。

巴桑卓玛: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她是拉萨市实验幼儿园园长,更是孩子们的“守护者”,因她那份特别的细心和温柔,幼儿园的孩子们更愿意喊她“园长妈妈”。

从事学龄前儿童教育工作34年的她,用慈母般的爱心温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赋予一代又一代孩子幸福的童年,启迪他们怎样做人、学习、生活。如今,许多当年她教过的孩子已为人父母,他们又把自己的孩子送回自己儿时的“园长妈妈”身边。

1986年,年仅19岁的巴桑卓玛带着对幼教事业的一片赤诚走进了拉萨市实验幼儿园,用了24年的时间,她从一名幼儿教师成长为幼儿园园长。24年幼儿工作经验,不仅铸就了她敬业勤学、谦虚谨慎、严谨细心、求实上进的工作风格,也为她做好幼教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作为幼儿教师,教育的基础工作者,同时作为一个幼儿园的掌舵者,一位母亲,巴桑卓玛特别注重对孩子的陪伴,也时时叮嘱幼儿园的每个幼儿教师,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尊重爱护每一位幼儿,无论他是乖巧的小精灵,还是不能飞翔的丑小鸭,作为老师,都应平等对待。为了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巴桑卓玛一直努力探索培育新模式,并在幼儿园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亲子互动。“她的眼里只有孩子,只要听到孩子们喊‘园长妈妈’,不论多忙,她都会停下脚步,快速走到孩子面前,蹲在地上,轻声问孩子需要什么帮助。”在巴桑卓玛同事的眼中,她把所有的爱倾注给孩子,倾注于她酷爱着的幼教事业。

为推进拉萨市城关区集团化办学,探索“名园办分园”,巴桑卓玛勇挑重担,认真思考集团办园管理方法、规范集团办园模式、明确集团办园规划,探索集团内涵发展,注重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最终确保了两所分园起点高、社会反响好,真正起到了“名园办分园”的效应。为充分发挥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的示范、辐射、带头作用,巴桑卓玛多次与拉萨市、那曲市等幼儿园园长交流经验,将个人先进的管理经验、教学水平辐射到各市地县区,辐射面达1000余人次。

34个年头,她收获的是幸福,是孩子们浓浓的爱意,是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34年,她用爱守护着手心那一枚最最珍重的魔方,因为这个魔方里收藏着孩子们多姿的梦想。

米玛潘多:用爱点亮孩子们的梦

“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初见米玛潘多,心中兀然想起这句诗词。几番深谈之后,更觉得此诗句与她极为契合。

2005年从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毕业后,和自己最初的设想一样,米玛潘多成了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第一次走进学校,目光所及之处是一群让人心生疼爱的‘小泥猴’,上课时也不注意听讲,有些孩子的身上还散发出臭臭的味道。”聊及第一次走进课堂的感触,米玛潘多的眼角溢出了浓浓的笑意,“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悄悄与自己许下诺言,要做好孩子梦想的导航人,更要像姐姐一样去呵护每一个孩子,让孩子的梦想在爱的滋养下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任班主任,面对这一群远离家人的“小泥猴”,米玛潘多没有直接把他们“抓”到课堂,而是当起了他们“家长”。为了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和学习情况,她从早到晚就和孩子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吃饭,一起聊天,有意无意间,一个个充满爱的小小举动赢得了这群“小泥猴”的心。循着她的要求,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课堂上,再也没有人神游,更没有人故意捣乱。“我的老师有魔法,她总是能让调皮捣蛋的孩子变得乖巧懂事,也总能让学习成绩差的孩子重新喜欢上读书,这个魔法就是爱。”聊及自己的老师米玛潘多,曾经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就读,如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的杰旦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之词。

“改变一个孩子,就是改变一个家庭”,是米玛潘多内心深处最执着的教育情怀。

洛桑尼玛总觉得自己是这个世上最幸福的人。为了让单亲家庭的他考上大学,米玛潘多费尽了心思,可他刚刚进入大学,唯一的至亲父亲也去世了,为了让洛桑尼玛安心完成学业,米玛潘多资助他读完了大学,如今,米玛潘多是洛桑尼玛的“妈妈”,是他在这个世上最亲的家人!

……

朗多是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上课睡觉不按时完成作业,要么做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很多老师看到他就头痛,可米玛潘多从没放弃他,还时常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这一辈子我最感谢的人就是米玛潘多,感谢她当初的坚持和不弃,感谢她当初严格要求却不失温柔的关怀……”如今,大学毕业的朗多成为了日喀则边防的一员。

拉姆:为了你的梦想,再远也是故乡

提起双湖,相信很多熟悉西藏人的脑海中瞬间会蹦出人类“生命禁区”和“生命考验点”这两个词。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一个人,为了守护孩子的梦想,选择了远方,选择坚守,用她人生最珍贵的时光为孩子们赢得最美好的未来。

她就是那曲市双湖县协德乡完全小学教师拉姆。2006年从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毕业后,拉姆走进了双湖县协德乡完小,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由于她所在学校的学生涉及分散的5个正式建制行政村,孩子们来源分散,加之父母又不在身边,管理难度大,且大多数孩子学习习惯差,基础薄弱。

面对困难,性子执拗的拉姆感觉自己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为帮性格孤僻、身体孱弱的平措更好地融入班集体,拉姆把他接到自己家中,同吃同住,上学放学都带着他,给予他母亲般的疼爱。不到一年,从前那个人见人厌的“小瘦猴”懂得了付出和努力,收获了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并被评选为学生会主席;为帮班级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补课,她常常以校为家,以学生家为校,风雨无阻,在牧区广阔荒凉的路上穿梭行走在每个孩子的家里,倾囊相授,为孩子点亮未来的梦想。而她,经过长时间的“摸爬滚打”,竟然炼成了能在一片漆黑难辨东西的牧区行走自如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拉姆深知,备课,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是教学的前奏,是课堂教学的“战略”策划,“战术”酝酿,是课堂运筹帷幄、坚定学生万里发展的冲锋号。为此,她要求自己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到“备”中有“人”,还必须“备”中有“物”。每次备课前,她都会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天赋资质、兴趣爱好、学习心理、接受能力等选择备课内容,并会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合适的事例来授课。“拉姆老师的课生动活泼,内容丰富,趣味性强,我们都喜欢听她讲课。”协德乡完小6年级(1)班的学生说,拉姆老师对我们学生的好是出了名的,无论谁遇上困难了,谁没有钱了,不管是不是她班级的,只要找来了,每回都是“有求必应”,对她来说能为学生解决问题是最开心的事,不管大小,因为在她心里学生是最重要的。

时间飞逝,日月如梭。选择双湖,走进双湖,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拉姆在艰苦的牧区教育战线上度过了14个春秋,她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为了孩子的梦想,再远也是故乡。”这是她作为一名教师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也是她对孩子的坚定承诺和浓浓的爱。

其实,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一天都在全区教育系统中发生着。正是我区数万名和巴桑卓玛、米玛潘多、拉姆一样的人民教师有着对党和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坚持教人求真、执着追梦的拳拳之心,为教育强国、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赤子之心,为西藏培养了无数接续奋斗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