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8月04日

军旅印迹

郭晖

建军节到了,微信群和朋友圈里不少复转战友晒出了当年参军时的照片,勾起大家一段难忘的回忆,惹得怀有军旅情结的人们一阵羡慕。

2017年脱下军装,告别熟悉的军营,踏入地方。从部队回归地方,像许多复转战友一样,很长时间 “水土不服”,这就是所谓的 “复转期综合症”。部队“大熔炉”锻造了家国至上的博大胸怀,锤炼了令行禁止的行事风格。到地方后 ,“直线加方块”成为回忆,内心多少有些不习惯。驻地不远处有座军营,每逢路过那里,听到军号就会肃然起敬、行注目礼;听到同事喊自己名字便会响亮地答一声“到”,在众人疑惑的眼神里,我仿佛像被针扎了一下又回到现实中——其实我早已挥别军营。只有同是当过兵的同事会莞尔一笑:军人本色。

是的,军营淬炼后烙印在骨子里的是军人印迹:常年保持着板正的小平头,行如风坐如钟的习性;再苦不言苦、有难不畏难,始终对岗位抱有如火般的热情;潜意识里也始终牢记着作别迷彩仍然恪守奉献,放下钢枪依然不忘忠诚。

入职不久后我参加了援藏工作。所在单位的同事常年在外施工,沧桑的面孔镌刻了岁月的痕迹。有的同事诙谐地说,我们虽然长年出差在外,但走南闯北领略了祖国各地的大好风光,乘火车时,看到有电力铁塔是在自己手里建起来的,为当地输送了光明,为经济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就觉得那是最美的风景,火车飞驰,把铁塔甩到后面老远了,还禁不住向后张望……

是啊,乐观的人总能把平凡的日子咂摸出诗意和幸福。

从去年8月入藏到现在,已近一年时间,刚来西藏时的孤寂、胸闷、呼吸急促等种种心理和身体上的不适,现在想起都觉得不算什么。一年来,翻山越岭的艰辛,夜巡高山作业点的艰险,烈日炙烤下脸庞瞬间变作“高原红”的苦累,似乎都没有让大家后退,其中,我见到许多复转战友用自己的坚强鼓舞感染大家,而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就是军营留给我最深的印迹。

从护卫和平的共和国军人到守护光明的国网员工,岗位在变初心未改。今年初,我负责标段首基立塔的报道工作,这在工程上是一件大事。“必须记录好这神圣的一刻”,我给自己立下誓言。正值数九寒冬,为了寻找一个好的位置取景,我喘着粗气,爬到施工现场附近的山上架设三脚架。在高原爬山是件很费体力的事,耗氧量大,空气中氧气不足导致呼吸困难,急促的呼吸之下,身子抖动,影响到拍摄效果,我屏住呼吸把脸涨得通红;滴水成冰的气候下,为了便于操作相机,也顾不上戴手套,为了多找几个角度取景,跑遍山上山下,从各个角度把立塔现场都拍了一遍,当时拍完整个施工过程,汗水湿透衣服,脚下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呼呼喘气不想起身。这次标段首基立塔,不仅登上了《国家电网报》头版,还被湖北电视台报道,获得多家媒体转载。这一次虽然手被冻伤,但想想参建工人的风采得到了宣扬,还是倍感欣慰。此后,我又邀请参建工人拍摄了《来自雪域高原的儿童节祝福》视频,以父亲向孩子赠送寄语的形式给远方的子女送祝福,采写的《老吴二三事》《鄂电铁军弘扬工匠精神 放歌电力天路工程展现湖北力量》等报道在多家主流媒体发表,很好地鼓舞了士气,传递了温暖。

五彩世界经过高原的过滤,留下的只是单调的颜色……然而,每个援藏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苦中寻乐的法子:业余时间他们从河滩边捡拾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子,搬回来放在院子里美其名曰:地表文化;无聊时撒了欢地在高原上吼上一嗓子;再或者摆弄花草,掩卷阅读……他们有孤独也有血性,有粗旷也有细腻,这些精神特质构筑成一幅丰富而鲜活的精神画卷。

多年的军营淬火给了我豁达的心态。用这种心态去面对高原,总能见证不一样的美,“东边日出西边雨”是高原特有的气象美,雪山湖泊映白云是高原静谧美、电力“天路”工人在线路漫步是高原劳动美……饱览画一般的美景,种种人与自然美,和谐共生丰富了高原美的内涵。

“通了,通了……”近日,我们湖北送变电公司包3标段全线贯通,许多在场工人放下手中工器具,激动得相互拥抱流下热泪,有的工人情不自禁拨通家人微信,与家人视频报告这一喜讯,让家人与自己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我的眼里浮现出近一年来参建人员们爬冰卧雪、登高作业的场景,从他们发自内心的激动中不难看出,正是这样一股子情怀和热血,让大家坚持了下来。

随着线路贯通,参建工人们舒了口气,可大家并没有就此松气,为了工程整体圆满竣工,大家撸起袖子依然奋战在雪域之巅,为西藏建设贡献湖北力量。

又逢“八一”感念军营,手机里的军歌许久没有新增曲目,倒是添了些电网类的歌曲,打开《点亮阿里》这首歌,熟悉的旋律萦绕心房: 世界屋脊的屋脊,那是天上的阿里,光明使者的到来,星光洒满了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