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7月27日

以加强基层党建引领西藏城乡社会治理创新

丁玲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大力加强党对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引领型、战斗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为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党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西藏城乡社会治理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夯实治边稳藏基础指明了方向。

(一)着力加强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随着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始终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以提升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着力建设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基层党组织。第二,以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抓手,着重加强落实基层管党治党责任、提升基层组织政治功能,推进城乡党建与社会治理示范点创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引领城乡社区党建与社会治理,为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第三,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开展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增强党员的归属感,提升党员党性意识和党性修养,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党员队伍,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凸显。

(二)着力建设“边境党建长廊”,维护边境和谐安宁。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国家重要的安全屏障,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不少乡镇位于边境线上,加强西藏边境城乡党建与社会治理显得更为迫切。为此,在建设“边境党建长廊”中,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论述和“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以提升边境党建为重点,突出治边稳藏功能,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边境治理、维护西藏边疆稳定的核心作用,始终围绕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境的“边境党建长廊”总目标,确保边境和谐稳定、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民生民利持续改善。在建设“边境党建长廊”实际工作中,结合“兴边富民”工程、“强边固边”示范工程、党建品牌示范工程、红旗飘飘工程,创建“平安边境”“平安村(社区)”等,积极搭建有利于边境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平台。

(三)着力推进乡村基层党组织在持续扶贫工作中的作用。2019年12月,随着19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区),标志着西藏所有县(区)全部脱贫摘帽,这在我区扶贫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但要深刻认识到“摘帽”不是终点,攻坚仍在进行,按照“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通过党建引领,积极推进乡村基层党组织持续扶贫工作,聚焦民生发展,巩固提升摘帽成效,从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等方面,带动乡村社区发展。一是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做好后续扶持管理,从搞好公共服务、完善产业配套、注重社区治理方面着手,形成县(区)政府牵头抓总、扶贫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易地扶贫搬迁临时管委会、临时党支部和业主管委会并行管理,乡镇联络员和“双联户长”协助配合的管理服务机制,引导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二是打造文化扶贫工程,扶贫扶智,实施人才智力帮扶和就业精准帮扶行动,如校校结对、帮困助学、名师蹲点、送教引领、定岗支教、跟岗培训、教育科研等的传帮带,建立“1名专技人才+3名徒弟+1个特色”科室(学科),为乡村培养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同时,在乡村图书室建立电子阅览器、阅报屏、图书借阅系统等图书室服务配套设施。三是实施乡村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开展对口创业支援,鼓励区内教育科技人才、青年大学生和“草根能人”到乡村创新创业,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鼓励全区公益组织、企业、个人到乡村开展捐资助学、医疗救助、支医支教、志愿服务等扶贫助困活动,畅通城乡各层面扶贫交流交融互帮互助渠道,促进城乡治理。四是实施产业扶贫提升,建设乡村产业基地,培训乡村企业用工人员技能,推进农牧区农牧副产品加工招商引资项目,积极推动乡村旅游项目发展,提升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五是适应新业态,开展产业帮扶、困难救助,建立“党支部+基地+农(牧)户+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特色现代西藏农牧业,推进特色农牧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切实把品牌创建作为农牧民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引导农牧民对接电商和网络平台,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扩大农牧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

二、创新城乡党建与社会治理方式

我们应不断创新西藏城乡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制度和工作方式,推动西藏经济社会更加繁荣发展与社会和谐。

(一)创新城乡党建和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第一,推进现代城乡乡村治理制度改革,推行村(居)各项事务“契约化”管理模式,把民主、法治、规范等现代化要素引入村(居)管理之中,并以制度模式固定下来,从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改革和创新,同时要大力扶持发展壮大村(居)集体经济,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机制。第二,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机制,推进城乡社区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精细化,积极开展全区城乡社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实现社会管理方式向服务型转变,社会治理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第三,创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机制,激发基层党建活力,推进乡村、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建设,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纽带,带领所在乡镇、社区群众投身到推动西藏基层党建转型发展的实践中,提升城镇社区小区、农牧区自然村居民治理整体水平。

(二)创新城乡社区党建教育培训机制。 以“党建+社区治理”方式,建立城乡社区党校、城乡社区学校等社区教育中心,形成县(区)、乡、村三级教育网络,切实加强对社区群众理想信念、公民道德、法律法规等教育和培训,增强广大群众的凝聚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建立城乡社区党员干部、党务工作者素质提升培养机制,制订“微党校”师资培训规划,为村(居)党员干部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选派城乡社区优秀党员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到各级党校、培训基地、生产企业、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或高校学习,提升现代城乡治理理论水平。

(三)创新城乡基层党建形式。第一,在乡镇建立党建工作指导总站,在村(居)建立党建工作分站,将辖区内的驻街道(村)单位、学校、企业、工商户等纳入其中,党建指导站建成后,要配齐党建指导员队伍,严格落实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打破社区、企业、学校组织之间的壁垒,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城乡社区党建工作格局,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新路径,推进共商共治共建共享,将党员紧紧吸引在党支部周围,做到人人都在组织中。第二,驻村(居)点单位、学校等广泛开展结对共建社区活动,确保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不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削弱,使基层社区治理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第三,运用“互联网+党建”,通过线上平台联动、线下活动联办,定期联合服务驻街道(村)单位、学校、企业、工商户,听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党组织工作中的意见建议,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第四,抓法治覆盖,成立社区法律之家,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建立“社区时代”法治网络服务平台,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开通法律直通车,深入村、小区、学校、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第五,建立城乡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志愿者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矛盾纠纷,让每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都是一面流动的红旗,让社区居民随时都能看到党员身影、听见党的声音。第六,建立智库服务,组织自治区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走进城乡社区开展咨询服务,智库服务要着重更新社区党员干部前沿知识结构,瞄准国内外时事、政策热点等,为社区居民开设“时事讲堂”“就业培训”“劳动技能”“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电商运用”等课堂。要充分发挥区内大专院校作用,动员大学生到城乡社区开展科普、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