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7月07日

建平台 攻专项 促转化 广普及

—科技助力我区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李梅英

自治区农科院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巴桑旺堆(中)向我区农牧科技人员讲解奶牛性控冻精技术。

本报记者 李梅英 摄

“通过种植培训,让我们掌握种植、培土以及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现在种植作物更加得心应手,产量也有所提高。”南木林县艾玛乡德庆村村民罗布旺堆说。

近年来,全区科技工作积极落实“建平台、攻专项、促转化、广普及”要求,紧扣创新型西藏建设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9年,科技对西藏农牧业贡献率达到51%,科技正成为推动农牧业增产增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能。

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新动能

近年来,我区加大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力度,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自治区科技厅制订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行动方案》,从优化认定程序、兑现奖补资金、落实优惠政策等方面提出了21条政策措施。

作为我区积极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的一个侧影,近年来,我区积极培育和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社会主战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2019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达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16家,企业研发经费突破10亿元。日喀则市江孜县建成我区首家县区创新创业中心;首次发放543万元“科技创新券”,资助90家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兑现落实22家自治区级“双创”载体一次性建设扶持资金6490万元等。

目前,全区建成各类“双创”载体138家,其中,国家级“双创”载体18家、自治区级“双创”载体23家。“双创”载体孵化企业2691家,吸纳就业2.42万人,其中,吸纳高校毕业生6353人。

与此同时,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我区大力实施《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办法》,西藏大学、自治区卫健委与农科院等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关细化配套措施。积极探索建立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与深圳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就共同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西藏创业子基金”达成合作意向。加强技术市场管理,2019年合同成交金额首次突破1亿元。多举措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科学服务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

“助力农牧民增收,需要发挥科技的力量,把农牧业实用技术、科技成果、市场信息送到田间地头、牧场圈舍,将科学技术与田间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研发成果用于解决农牧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让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出致富果。”拉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小军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农牧业实际的生产力,我区各级科技部门下足了功夫。

我区通过自治区科技计划、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等渠道,增强脱贫攻坚科技供给和科技服务,重点在山南、林芝、那曲、日喀则等地组织实施黑青稞增产增效、藏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牦牛高效养殖技术集成示范、藏鸡原种保护与扩繁、茶叶新品种引进及加工等项目,探索科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渠道、新模式,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同时,我区加强基层科技服务,大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工作,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科技特派员整体素质和科技服务能力,着力将科技特派员培养为致富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创业领头人,取得良好成效。白朗县张继明、米林县桑杰群培等4人获评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

2019年,我区还围绕各地技术服务和产业发展需求,在白朗、措勤、聂荣三县试点推进科技人员下基层服务行动,共选派服务团队31个274人,开展培训200多场次,示范推广各类技术86项,培训农牧民和基层农牧业技术人员2.6万人次。

此外,还以“一县一团”“一产一团”的形式,选派1200名“三区”科技人才,组成134个科技特派团,携项目、带技术深入基层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

科研攻关助力优势产业发展

无论是传统的王牌大业——种植业与畜牧业,还是近几年发展壮大的草业等,都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

目前,我区攻克糌粑香气稳定性控制及延长保质期等关键技术12项,形成藏系绵羊肉分级分割体技术体系等制备技术12项,新研发糌粑威化(华夫)饼干、牦牛骨胶原蛋白多肽螯合钙胶囊等产品44种。完成全区53个县区的藏药资源普查。绿绒蒿、喜马拉雅紫茉莉等藏药材的人工种植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在加快推进西藏青稞酒研发技术攻关。开展西藏重点含锂地热活动区锂资源调查评估与提取试验研究,初步确定羊八井、索多等富含锂地热活动区具有综合开发研究前景。

此外,我区联合内地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包虫病、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方面基础研究和诊疗技术创新。突破全变流器型电源供电系统稳定运行的技术瓶颈,解决了青藏地区50多万平方公里的供电难题。开展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示范,建立了一系列高原生态研究新方法,形成了高原生态过程、机理与区域相结合的研究格局。

一项项发展的实践证明,科技正成为撑起我区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与我区科技兴边富民专项的科技人员在山南市隆子县举行黑青稞示范现场培训。本报记者 李梅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