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6月27日

绿树围城碧水绕村

—柳梧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刘斯宇

党的十八大以来,柳梧新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国土绿化进程,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増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全民参与植绿,建设生态家园

年年种树树成林,代代植绿绿成荫。近年来,柳梧新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树上山”项目、东侧山体绿化项目等山体造林工程、周边山体防护工程、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项目、义务植树等众多造林项目,完成植树造林面积上千亩,种植樟子松、油松、新疆杨、云杉、山杏、江孜沙棘等各类植物10万余株,逐步实现自南向北、东西并进的绿色围城态势。通过全民参与,营造了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社会氛围,在提高城乡绿化覆盖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就是造福子孙后代的观念深植人心。

为有效遏制风沙灾害、有效保护和恢复沙区林草植被、逐步改善沙区生态环境,柳梧新区关停取缔8处砂石场,完成生态恢复工作;采用土壤改良的方式无水治理山体沙化50亩,种植花棒、柠条、沙柳等植物2万余株;针对山体沙化以及废弃采石场等地块生态脆弱、生态破坏的问题,在德阳村原采石场、德阳村东侧山体等区域种植香花槐、柳树、樟子松、油松、江孜沙棘等12万余株,播撒草籽修复面积115亩;在机场高速建设期间,达东村取土点种植苗木8000余株,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60亩;在德阳村东侧山体造林500余亩。

乡村更秀美,旅游火起来

距离拉萨市区18公里的达东村,是西藏保护最完整的千年古村落之一,也是村民卓玛的家。她告诉记者:“以前的达东村虽然有人文历史、自然美景,但却不像今天这般美丽整洁、游人如织。”

2016年以来,柳梧新区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对4个行政村,因村制宜,按地施策,创新举措,狠抓落实,特别是达东村,依托脱贫攻坚和净土健康产业,发展效果尤其明显。

2016年,通过改水改厕、通水通电、改造旧房、提升道路、改造巷道、提升绿化等措施,让达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庄环境焕然一新。为维护村内日常环境卫生,达东村创新管理,成立保洁队,安排专职保洁员,配备垃圾转运车。

目前,达东村已形成众多乡村旅游品牌,成为拉萨周边叫得响的乡村旅游金字招牌,旅游年收入近700万元。村民吃上生态饭,切实践行了“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理念。

打造宜居环境,再现碧水清流

“近几年,各类公园建设、城市绿化升级等项目都建起来了,夜晚灯火通明,整个柳梧新区给我的感受就像是城市森林生活一般。”正在公园散步的刘先生感叹说。

近年来,柳梧新区大力开展公园建设、城市绿化升级等项目。建设完成景观水系公园、桑旦林公园、梅园、梅园二期等8座城市公园。今年,又投资近6亿元重点实施拉萨河两岸绿化提升工程、柳梧新区滨河路绿化公园建设项目以及柳梧新区市民休闲广场项目,城市绿地面积近4000亩,绿地率达45%。随着一大批绿化和市政公园的建设,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态宜居的城市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

柳梧新区始终高度重视城市污水、垃圾的处理工作,目前生活垃圾全部清运至拉萨市生活垃圾处理地点。为使北组团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前后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为长远解决北、中、南组团、顿珠金融产业园的污水处理需求,柳梧新区拟投资3.5亿余元,开展污水处理厂及配套主管道工程(一期)项目建设,远期处理规模为每天7.5万立方米,近期处理规模为每天4万立方米。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不断完善,有效减少了水环境污染,真正实现了还大自然一个碧水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