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6月23日

发扬“工匠精神” 打开“技术之窗”

——拉萨海关技术中心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拉萨海关聚焦农牧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主动协调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免费为农牧民群众生活饮用水开展检测工作。 图为拉萨海关驻谢通门县卡嘎镇查仓村工作队对辖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进行排查。本报记者 王菲 摄

本报记者 王菲

在助力西藏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中,拉萨海关技术中心充分发挥海关技术优势,先后选派56批421人次开展驻村扶贫,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实施项目50余个、实现16个驻村扶贫点脱贫摘帽,切实扛起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在西藏脱贫攻坚工作中唱响了海关声音、贡献了海关力量。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拉萨海关技术中心用创新方法拓展扶贫路径,为守护纯净的“西藏好水”、维护农牧区饮用水安全、扩大高原特色产品出口等贡献技术力量,为西藏脱贫攻坚工作打开了一扇开阔眼界、启发灵感、拓宽思路的“技术之窗”。

注重模式创新,利用技术“杠杆”担起脱贫重任

西藏作为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如何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贡献海关力量,如何将海关所具有的技术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如何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海关系统垂直管理优势和技术人才优势,是新一届拉萨海关党委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不断思考和破解的重要命题,更是拉萨海关技术中心立足自身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尝试的关键问题。

根据西藏“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拉萨海关经过深入分析,找到了脱贫攻坚的技术切入点,在政策保障到位、资金投入到位、产业带动到位、项目安排到位、民生服务到位、社会帮扶到位、援藏支持到位、群众参与到位“八个到位”的基础上,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探索技术支撑到位,形成“8+1”扶贫模式。该模式立足西藏实际和海关优势,面向广大群众,面向全区企业,将技术服务融入到西藏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运用技术“杠杆”撬动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运用技术力量实现脱贫攻坚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拉萨海关的“技术牌”为全区脱贫攻坚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这种以技术支撑到位为主要内容的“8+1”新模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着力点:一是立足国家矿泉水检测重点实验室主阵地,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西藏农牧区饮水安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免费开展检测服务,助力健康扶贫;二是充分发挥技术中心作为西藏地区通过国家认可和资质认定项目最多的检验检测机构优势,依托食品及食品原料型式检验的检测技术机构支撑平台,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推全区企业提质增效。

这种脱贫攻坚模式上的创新,突破了思维上的藩篱,在“八个到位”之外探索了新的扶贫路径,是全区脱贫攻坚总体思路的一种有益补充和完善,也是海关系统立足自身优势、坚持改革创新的一种新尝试,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补足了新鲜的“技术氧气”。

突出工作创新,利用“金钥匙”破解西藏“水密码”

西藏河流与湖泊众多,被誉为“亚洲水塔”,饮用天然水产业是西藏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个重要龙头。但西藏在水质检测这方面能力有限,助推全区水产业发展,为“西藏好水”做大做强保驾护航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拉萨海关技术中心充分发挥国家矿泉水检测重点实验室技术优势,积极服务和促进水产业发展,为“西藏好水”保驾护航,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加油。在成功制定西藏饮用天然水团体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包装饮用水、矿泉水、水源水等检测服务,累计检测1600余批,检测范围基本实现水企业的产品全覆盖。针对某家矿泉水企业因灌装技术不成熟而导致产品一离开高原就变形漏水的技术难题,技术中心集中开展科研攻关,并准确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免费为该企业提供破解难题的“金点子”,赢得了企业衷心“点赞”。

由此,西藏本土众多国内知名水产品,在技术中心精益求精的严格“护航”下,不仅在国内市场异军突起,而且还以其过硬的品质进入国际市场。今年,西藏水产业有望实现500万吨、400亿元的发展目标。

此外,拉萨海关技术中心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突出工作创新,把健康扶贫和产业扶贫融入到解决广大农牧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中,用技术的“金钥匙”,打开困扰群众最难解的“铁锁”,破解西藏特色优势产业难以“走出去”的技术困局,主动协调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免费为农牧民群众生活饮用水开展检测工作。拉萨海关在4个单位驻村点开展试点的基础上,着眼全区、扩大范围,大力开展贫困地区农牧民群众生活饮用水检测。

截至目前,累计为拉萨、日喀则两市的6个县区检测生活饮用水水样共计239批次,减免费用近130万元,受益农牧民群众达10万余人。目前,这项工作仍在有序推进,拉萨海关技术中心将本着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把技术服务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输入了新鲜的“技术血液”。

“拉萨海关给我们免费检测饮用水后,老百姓喝得更放心了,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日喀则市谢通门县一名干部的话虽然很朴实,却代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心声。

坚持方法创新,打好“三张牌”助力脱贫攻坚

西藏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将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是拉萨海关技术中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技术扶持、标准制定、人才培训等途径提高西藏特色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是该中心结合实际找到的又一条技术扶贫新路径。

打好“标准牌”,开展特色产品行业标准编写。针对区内企业产品地域特色浓厚,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又欠缺的实际,组织标准编写咨询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标准编写培训工作。为精准了解产品情况,工作人员先后深入厂家进行技术指导10余次,协助企业建立厂检实验室3个,完成标准编写及免费咨询200余次。自2012年以来,先后为古荣糌粑、当雄牦牛、那曲冬虫夏草、西藏藏红花等6个特色产品制定地理标志。

特色产品有了地理标志后,实现了产品附加值的最大化。比如当雄牦牛肉,一块普通雪花牛肉每千克80元,拥有地理标志后市场销售价提高到了300元。这些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的制定为维护和提升特色产品品牌,带动行业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发挥了技术“点石成金”的作用。

打好“质量牌”,助力产品质量提升和“走出去”战略。为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重要质控创造条件,今年以来,该中心已与100家生产食品、农产品企业签订了检测合作协议,助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

为提高全区乳制品质量,与山南市农牧科技局签订《扶持山南市乃东区结莎利群合作社委托检验及检测技术人员培训协议书》,为其酸奶产品开发、研制等提供检测技术和人员培训。

助力企业“走出去”,帮助西藏冰川矿泉水厂、拉萨啤酒厂、特色产业集团和航空食品等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和促进产品出口方面建言献策,提供技术支持,提出改进意见,增强西藏地方特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助力脱贫攻坚提供技术支持。

打好“培训牌”,着力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先扶智,针对企业技术人员紧缺的现实,主动为企业培养人才,先后为那曲比如县农民菜籽油加工合作社、西藏聂拉木藏药厂、西藏圣央山泉水公司、古荣糌粑、西藏天佑德青稞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免费培训实验室检测人员51名,为食品检测机构及相关食品企业人员开展免费培训讲座3次,参加培训人员达400多人次。为全区食品企业实验室检验人员开展食品检验基础知识、食品检验基本程序等理论培训、技术操作培训和技术考核工作,参加培训人员累计6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