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5月20日

握指成拳 共绘锦绣

——日喀则市珠峰扶贫产业发展观察

本报记者 汪纯

近年来,日喀则市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延伸产业发展链条、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等方面,发展壮大珠峰扶贫产业,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经济发展优势、脱贫能力优势。

目前,日喀则市已实现17.2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669个贫困村(居)全部退出、18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日喀则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保证脱贫质量的根本之策,坚持“短平快”与“管长远”相结合,初步形成了支柱产业与“短平快”产业互为补充、彼此融合的发展格局,基本实现了群众“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的产业发展要求。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至关重要、决定全局的骨干工程。日喀则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坚持牵头抓总,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为发展扶贫产业提供支持。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遍访贫困村(居),深入调研指导,推进产业扶贫各项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发挥好行业资源优势,全力指导、支持、帮助县(区)发展扶贫产业。各经营主体带动更多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致富。

日喀则市强化党建引领,以基层党建为抓手,重点开展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把产业扶贫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践载体,确保日喀则市委关于产业扶贫的工作要求精准落地;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从严问责、从重处理;围绕珠峰扶贫产业发展需要,加大各类企业、专合组织、生产基地等党组织的建设力度,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聚在产业链上、使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在主导产业发展方面,日喀则市在现有基础上,深化援藏产业扶贫、不断推进招商引资、持续激发内生动力,调优产业结构、调好产业布局、调强供给能力,不断扩大珠峰扶贫产业的辐射范围和带动效应,让产业扶贫“造血”更“活血”。

具体来说,日喀则市正全力突出发展有机青稞,研发绿色、精品、高端和附加值高的青稞系列产品,让“世界青稞之乡”的品牌更加响亮;突出发展珠峰绵羊,在加强岗巴羊、霍尔巴羊等地方优势品种繁育、推广、改良的同时,力争全市珠峰绵羊在3年内年出栏量达到200万只的规模;突出发展珠峰牦牛,进一步完善帕里、桑桑等牦牛良种繁育体系,大力开展牦牛育肥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突出扩大黄牛改良,加快建设标准化、现代化养殖小区和良种繁育场,加强养殖合作社建设发展;突出发展绿色蔬菜,加快以白朗、拉孜两县为产业核心区,桑珠孜、江孜、南木林、谢通门、萨迦五县(区)为产业驱动区的“双核五驱”蔬菜产业圈建设;突出发展藏鸡养殖,加大纯种藏鸡繁育推广力度,支持规模企业、专合组织、扶贫车间、养殖大户等扩大养殖,不断提升全市藏鸡养殖科学化、规模化水平。

同时,日喀则市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积极发展观光农牧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电子商务、高原生物、现代服务、装配式建筑等新业态,持续拓展扶贫产业发展空间,让农牧民群众在新兴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日喀则市还坚持把发展壮大农牧民专合组织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按照专业化、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加大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和种植养殖技术、财务、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种植、养殖、劳务等专合组织规范发展并持续壮大,真正让贫困户成为合作社的股民,让产业扶持资金成为合作社贫困群众的股份股息,实现贫困群众入股分红、稳定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日喀则市将继续画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恢宏新画卷,推动城乡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工作实现更全面、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