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5月06日

开富路 鼓钱袋 拔穷根

—林芝市第九批驻村工作队带民致富记

本报记者 王珊

林芝市第九批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区党委和林芝市委关于精准推进干部驻村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秉承“善思谋、找资源、促发展”的工作理念,立足村情,强化旅游产业、强化集体经济、强化智志双扶,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全面助推脱贫攻坚。

强化旅游产业,构建可持续发展“富路子”

波密县玉普乡

各驻村工作队立足实际,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抓手,通过“三变”,带动村级经济“多点开花”,让国道318线变身群众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风景变“钱景”,玉普乡米堆村驻村工作队积极引导和组织村民采取资金、马匹入股形式,将全村270匹马全部入股参与马帮运营,预计今年年底可带动全村户均增收3万元。

水果变“致富果”,玉普乡阿西村驻村工作队依靠“阿西苹果”良好口碑,结合村内群众家家户户种果树的实际情况,鼓励农牧民群众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进一步推进庭院果苗种植、果树管理的专业技能培训,打造群众身边的“零花钱口袋”,切实使农家庭院“方寸之地”变成农民创收之所。

住宅变“民宿”,玉普乡各驻村工作队坚持依靠资源和交通优势,以“宿在民居、乐在乡间、游在山水,具有自然味、乡土味、人情味”为目标,打造出“有温度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有情感的体验”的藏族传统民宿。同时,工作队立足转变群众服务观念、提升服务质量与服务能力,多次联合藏游集团针对从业群众开展旅游技能服务培训,引导群众牢固树立“高质量服务、营造良好口碑”的从业观念,进一步提升家庭旅馆服务品质。

强化集体经济,鼓起农牧民群众“钱袋子”

朗县仲达镇卓岗村驻村工作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药材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抓手,采用“闲置土地+种植项目+科技特派员”的模式,在卓岗村种植桃耳七、黄精、蜀葵花等药材。同时,计划依托市科技局和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重点开展桃耳七、黄精、蜀葵花、贝母、当归等药材种植,带领村民因地制宜种植药材,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农牧民收入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察隅县下察隅镇京都村驻村工作队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研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依靠科学技术改良土地,修建温室大棚,引导村“两委”建立以种植高收益蔬果为主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积极筹措1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建成3座总面积64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为提高大棚蔬果种植的成活率,积极联系林芝市农牧局、科技局等部门,运用专业技术选优品、育苗子,确保大棚蔬果种植项目扎实有序开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强化智志双扶,拔掉等靠要思想“穷根子”

墨脱县各驻村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教育+活动”为模式,以边境“四红”、党旗进农家、“比看学”等活动为载体,助力村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员履职尽责、承诺践诺,亮身份、作表率,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采取党员“3+1”结对帮扶模式,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到困难户家中走访,了解帮扶群众困难,宣讲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切实做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同时,将培育典型作为党建促脱贫的重要抓手,大力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让党员致富带头人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鲁朗管委会各驻村工作队积极引导村“两委”与企业协调沟通雇佣本地劳动力。截至目前,已带动当地群众就业700余人次,带动当地群众增收130余万元。此外,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在种植茶叶的过程中教授群众种植、养护、炒制等技术,尤其注重教授当地群众茶叶制作过程中重点环节的相关技能,确保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致富带头人。

工布江达县巴河镇连巴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协商驻镇企业,组织村内妇女成立家庭小作坊制作手工艺品,以每件4元到5元的价格进行回购。同时,充分发挥巴河镇资源优势,为搬迁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已实现转移就业7人,每月工资3000元至4500元,从根本上帮助搬迁群众挪穷窝、拔穷根、换穷业、富口袋。

巴宜区巴吉村驻村工作队依托区位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城市基础建设工作,对外输出本村劳动力,帮助解决毕业大学生就业,形成了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拓宽了本村群众增收渠道,促进了巴吉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实现了群众生活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