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4月29日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尼玛县阿索乡党建促脱贫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谢伟

那曲市尼玛县阿索乡属纯牧业乡,牧业生产是全乡的主要经济来源。受自然条件制约,高原病、地方病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可谓是脱贫之路困难重重、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受传统牧业影响,贫困群众思想观念陈旧,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不想劳动、不愿劳动,“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据统计,2014年底全乡共有贫困人口541人,贫困发生率达32%以上。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乡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着力解决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全面落实精准脱贫各项任务。受益群众旺扎深有感触地说:“没有这些干部的带领,我们还在原地踏步,在他们的带领下,才有了现在幸福的生活,我们永远感谢他们!”

选好管好用好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积极开展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回头看”,对没有做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覆盖的,抓紧选派到位;对由乡联村干部等兼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的,尽快进行调整。坚持从严管理考核,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期一般为2—3年,任职期间原则上不承担乡党委、乡政府工作,每月驻村服务时间不少于15天,坚决防止单位、村里“两头”挂空。健全“双述一报告”、召回撤换等制度。每年年底,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要分别向乡党委和村党员群众述职,向党委报告驻村工作情况。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大力表扬宣传,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对不能胜任驻村工作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派出单位召回,并在一周内另行选派。健全第一书记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机制,牵头协调帮扶工作。派出单位当好第一书记工作后盾,做到责任捆绑、项目捆绑、资金捆绑,把单位职能优势、资源优势用到精准帮扶上。

同时,乡干部以村为单位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进行集中摸底排查,对村党组织书记抓班子带队伍、抓产业促脱贫、抓管理严规范、抓律己树形象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一个村一个村地分析研究,该换人的坚决换人。

抓好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

每年年初,开展一次全面摸底排查,重点看领导班子是否健全、党组织书记是否胜任、工作运转是否正常、组织制度是否健全、基础保障是否落实、党员群众是否满意,逐村逐项“过筛子”,确定整顿对象,建立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工作台账。按照“五个一”要求(拿一套整顿方案、派一支工作队伍、配一名第一书记、定一批帮扶项目、建一个坚强班子),扎实开展集中整顿。

同时,认真开展基层党组织保障情况摸底排查,对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达不到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标准、村级组织办公经费不足3万元、村级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不足1万元、村级活动场所破烂不堪的,逐一列出整改计划进行整改。全面推进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成集村务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电商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阵地,提升村级组织服务群众水平。

狠抓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各村党支部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人居环境卫生党小组,每月对每家每户进行环境卫生检查1次以上,每月进行1次卫生大评比活动;成立维护稳定党小组,主要针对邻里关系、矛盾纠纷、草场纠纷进行排查调解,在维稳敏感时段组织党员巡逻;成立扶贫政策宣传党小组,主要向群众讲清楚脱贫相关优惠政策,让群众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成立党员帮扶小组,富裕党员帮助困难党员,党员一对一帮扶贫困户,每名党员根据实际情况帮扶1—2户贫困户,建立党员帮扶贫困户台账,进行思想教育帮扶、物资帮扶、现金帮扶,着重于思想教育帮扶。2019年,阿索乡党员、老干部、富裕户等自发为贫困户捐赠活畜2614头(只),折价约106万余元。

改变传统牧业方式发展集体经济

2017年5月,乡党委、乡政府组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共商“一乡一社”项目发展之策,走村入户开展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耐心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先后两次带领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成员赴兄弟乡镇合作社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在此基础上,先后召开了18次专题会议、4次合作社成员大会、4次理事会、4次监事会,终于在2017年10月注册成立了阿索乡“手拉手”农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社,注册资金60万元,确定了以养殖为主,打砖、运输、劳务输出为辅,多元化发展的“一乡一社”扶贫产业经营理念。该合作社入股劳力291人,根据劳力结构安排就业。目前,主要安排在牧业生产领域,其中安排轮流放牧人员84人、母畜挤奶48人、剪绒47人,剩余劳动力由乡党委、乡政府统一安排到就近的施工点参加劳务输出或外出就业,基本实现了全员就业。

2019年上半年,完成建档立卡劳务输出351人次,收入145.67万元,人均收入5000余元。通过参与“一乡一社”扶贫产业项目,全乡贫困户人均实现分红近3000元,基本实现了靠参与合作组织勤劳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