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4月29日

为了一个庄严的承诺

——记改则县抢古村党支部书记尼玛顿珠

本报记者 李梅英

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坐落在海拔4600米的羌塘腹地。在众多的高原村落中,抢古村并无特别之处。

2015年11月,入冬的高原,与往年一样寒冷,但作为党支部书记的尼玛顿珠心头却热血沸腾、充满干劲,他希望把牧区改革试点村争取到手。在向牧改调研组反映情况时,尼玛顿珠拍着胸脯说:“抢古村有较好的发展条件,集体经济一定会搞得有声有色。”

牧区改革试点正式在抢古村落地。

机会争取到了,尼玛顿珠立即召集村“两委”班子讨论如何施行牧改工作。讨论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会议越开越安静,看到大家疑虑重重,担任多年村支书的尼玛顿珠有些激动:“争取改革试点村,主要是考虑我们村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21名孤寡老人无人照料,适龄学生辍学问题频频发生,还有个别贫困群众坐在家里等扶持……这么好的事,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会议最终统一了思想。尼玛顿珠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抢古村村民改变贫困的面貌,至少达到脱贫的标准。他鼓励大家说:“县上把试点放在我们村里,这是对抢古村的信任。我们不能因为有困难就缩手缩脚,不要怕失败,改革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村民办事,村民就会理解、支持我们。”

2016年,尼玛顿珠带领村“两委”班子整合了村里零散的专合组织,并成立了“抢古村牧民集体经济合作社”。

在村里群众共同努力下, 2016年度,合作社经济取得了“开门红”,抢古村实现纯收入近130万元,村里拿出其中的105万元用于牧民分红。

2017年,抢古村成为改则县第一个脱贫摘帽的村,全村人均纯收入在不含政策性补助的情况下达到1.4万多元,抢古村驶入致富奔小康生活的快车道。

谈及牧改成效,从前是贫困户的洛桑颇有感触。他说:“牧区改革之前,我一家两口依靠农村低保和政策性补助过日子,喝的是清茶,没有酥油,偶尔在市场上买一点‘金丽玛’(一种质量较差的酥油),每年只有两三只过冬羊,大部分时间靠亲戚接济。现在不同了,仅酥油就分到了50斤,过冬羊也分到32只。分红和其他现金收入共有3万多元。”

其中,最让尼玛顿珠感到自豪的是,为了改变牧户不愿投资教育的观念,他提出的贫困户子女入学除享受国家补贴应有的“三包”政策外,参与合作社后按照工分计算办法给每个学生额外计100分的建议被合作社采纳了。 1工分为16元,贫困户凡有一个子女上学的就可拿到1600元。这个举措不仅体现了精准扶贫重点是扶智扶志的理念,还对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2018年11月,党中央表彰了一批为改革开放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在西藏,只有两位入选者,这两位同志都是长期在阿里地区工作的中共党员,一位是家喻户晓的孔繁森同志,一位正是奋战在一线的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村支书——尼玛顿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