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4月15日

在喜马拉雅脚下,吹响脱贫“冲锋号”

——西藏日喀则军分区助力驻地农牧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图为日喀则军分区官兵走访贫困群众,详细了解情况,宣传扶贫政策,开展结对帮扶。本报记者 汪纯 摄

本报记者 汪纯 本报通讯员 宋小理 罗凯 王乾

暖阳融冬雪,寒退觉春生。巍峨雪山下,广袤的吉汝草原嫩草抽新芽。

西藏岗巴县吉汝村牧民次仁巴桑恬适地坐在草地上,喝着热气腾腾的酥油茶,不时望着满山坡的羊群,古铜色的脸庞绽放着笑容。

金珠玛米,呀咕嘟!(解放军好!)

次仁巴桑的喜悦,来自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总投入45万余元岗巴羊养殖项目。

翻开军分区党委助力脱贫攻坚的厚重篇章,岗巴县吉汝村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页。

“这两年,托了底,暖了心,见了金,群众生活有滋有味!”刚从岗巴县扶贫一线回来的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政治委员杜永红感慨地说。

杜永红说的这两年,是军分区聚力帮助驻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两年。自2018年以来,军分区立足自身实际,主动配合驻地党委、政府,整合军地支援力量,创新集产业扶贫、思想扶贫、组织扶贫、教育扶贫、乡风文明扶贫、健康扶贫“六位一体”的扶贫共建模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扶贫答卷”。

日喀则是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摆在眼前的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困难大,决心更大。“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产业发展”,军分区党委凝成共识,以驻地政府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为引领,发挥部队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扶持特色扶贫产业项目,积极参与贫困村(居、街道)基础设施建设。

在距离日喀则480公里的萨嘎县杰村,村民次旺普尺正在田间抓紧春种作业,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前的耕牛变成了农用拖拉机。

“解放军送来的拖拉机,顶得上10头耕牛!”次旺普尺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脸上笑开了花。2018年军分区某边防团出资24500元为普尺一家购买了这台拖拉机,极大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困难。

授人以渔,效果立竿见影。一组数据令人欣喜:2018以来,军分区先后投入56万元为岗巴县吉汝村、江孜县努马村修建温室大棚,投入75.5万余元用于定结县芒热村肉鸭饲养基地建设、岗巴县岗巴羊养殖项目,投入近30万元用于援建江孜县玉村农田灌溉水利设施、粮食加工坊……

“岗巴羊在西藏家喻户晓,正逐步走向全国。”岗巴县县长扎西旺堆喜笑颜开地说,“岗巴边防营结对帮扶的贫困对象,年均收入已经突破4000元。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已经把思想武装起来,信心很足,释放出越来越强劲的脱贫致富能量。”

攻坚脱贫,教育先行。长期以来,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水平落后等因素严重制约高原腹地的长足发展。

杰村村民多吉卓玛的女儿洛桑拉姆就读于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每年的学费让这个家庭捉襟见肘。正在为学费犯愁的时候,一笔5000元的助学金从驻地部队送到洛桑拉姆手上。

“感谢金珠玛米无私的帮助,我一定努力学习!”拿到助学金的洛桑拉姆感激道。

“持续开展教育扶贫,我们把捐资助学作为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仅去年一年,我们已经成功把12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孩子送进大学校园。”军分区政治工作部主任张俊波介绍说。

在日喀则军分区,教育扶贫的“成绩单”让人眼前一亮:出资48.9万元帮助甲措雄乡希望小学修建国防教育馆;50余名贫困学生列入军分区团以上领导结对帮扶名单,个人资助额度每年不少于3000元,“1+1”结对助学持续推进……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望着可喜的脱贫成绩,军分区马赟司令员底气十足:“军分区共结对帮扶37个贫困村196户贫困户,2019年底已经全部‘摘帽’,我们将持续用力,巩固扶贫成果。”

有决心,更有行动。自2018年以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军分区共计出动官兵1155人次、车辆机械141台,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立了20余个扶贫项目,用于宣传教育、环境整治、技术培训、产业扶贫、义务巡诊、捐资助学、共建党支部等,受益贫困人口达1200余人。

一张张扶贫“军令状”掷地有声,一份份战贫“作战图”稳步推进,一项项帮扶“计划书”环环相扣,一幕幕军民“鱼水情”感人肺腑……珠峰脚下,这支人民军队吹响了脱贫“冲锋号”,踏上了攻坚“最前线”,誓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贡献人民子弟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