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3月24日

鼓了“口袋” 富了“脑袋”

—“四讲四爱”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本报记者 张斌

2018年5月8日,江孜县年堆乡曲乃村群众米琼郑重地向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递交了一份特殊的申请——主动脱贫申请书。

在“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当地驻村工作队组织全村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建档立卡贫困户召开“脱贫致富靠双手,技能培训进万家”专题宣讲动员会。宣讲员列举了很多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

一件件发生在身边的脱贫故事、一句句温馨鼓舞的话语,让米琼再也坐不住了。宣讲结束后,米琼主动找到驻村工作队,表态愿意去学习技术摆脱贫困。在“四讲四爱”宣讲员的鼓励和支持下,米琼很快掌握了电焊技术。

现在,米琼在江孜县卫国路上开了一家电焊店,一个月能挣到5000元以上,顺利实现脱贫。

“只要将主动脱贫的意识付诸行动,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日子也会越过越好。”米琼说。

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唱起了主角、当上了主体。

在萨嘎县达吉岭乡萨拉村,村民嘎玛塔青是曾经有名的“酒疯子”,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当地宣讲员专门带着嘎玛塔青去乡里的致富能手家看看“新生活”、去脱贫光荣户家听听“致富经”、去村委会宣传栏数数“好政策”。

“我有手有脚,凭什么过得比别人差?”嘎玛塔青开始有了触动,有了脱贫意愿。

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嘎玛塔青成功申请到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买了牦牛和羊。2018年,乡里招聘垃圾清运工,嘎玛塔青积极报名,平时运送垃圾之余,还到处找活干,年底全家就脱了贫。2019年,萨拉村成立昔日松养殖专业合作社,嘎玛塔青积极将家里的羊入股,成为合作社的“股民”和社员。

“多亏了宣讲员,送来了‘四讲四爱’这副‘心药’,治好了我的‘懒病’。”嘎玛塔青感激地告诉记者。

宣讲触动灵魂,脱贫更有信心。近年来,日喀则市积极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巡回宣讲、“千名党员干部入户大宣讲”行动,向群众讲党的恩情、讲大好形势、讲惠民政策、讲自力更生、讲致富典型,累计开展宣讲13万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99万人次,群众“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的意识明显增强,依靠党的惠民利民富民政策勤劳致富的底气更足、信心更强、决心更大。

在康马县嘎拉乡,当地基层党员结合“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将勤劳致富、“六个无”(即无烟乡、无赌博乡、无酗酒乡、无小偷乡、无矛盾纠纷乡、无上访乡)等内容纳入各村《村规民约》。

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守望相助,《村规民约》让嘎拉乡群众拧成了一股绳,改变了“脏乱差”,解决了“庸懒散”,文明之风吹遍嘎拉乡每个角落,文明行为成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价值追求。

坚持志智双扶,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日喀则市始终把发挥好贫困群众主体作用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治本之举,全市深入推进“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日喀则市制定下发《村规民约(指导意见)》,将“自觉与十四世达赖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反对分裂”“禁止从事非法宗教活动”“禁止用惠民资金求神拜佛”等写入《村规民约》,聘请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复退军人、致富能人等,组成乡贤理事会,监督《村规民约》执行落实,积极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宗教、依靠勤劳双手过好今生幸福生活。

——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纪念西藏民主改革等,日喀则市由村到乡、从县到市,自下而上组织开展农牧民运动会、“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演讲比赛、“珠峰谐韵”大赛、珠峰扶贫产业大赛,以及“珠峰牦牛大王”“珠峰绵羊大王”“蔬菜大王”“唐卡大王”“苗木大王”“藏装大王”“藏香大王”等15个类别产业大王评比、“携手共圆小康梦”脱贫攻坚主题文艺汇演、“我的脱贫攻坚故事”演讲比赛、“勤劳致富人家”评比等系列群众性活动2万多场次、参与群众达120多万人次,引导群众把注意力、关注点集中到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和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上来。

——全市着力变救济式、“保姆式”脱贫为“授渔造池”式脱贫,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整合1881.22万元资金,对自觉发展生产、自主脱贫致富的10737户贫困群众进行奖励,在农牧区持续掀起了比学赶超、争先致富的浓厚氛围,贫困群众“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致贫可耻”的观念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