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3月22日

依靠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四讲四爱”激发脱贫攻坚动能

本报记者 唐启胜

近年来,我区在“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深入开展形势政策、主体意识、劳动意识、正反典型和励志教育,着力在拔掉群众思想的“穷根”上下功夫。广大群众在聆听宣讲中受触动,在实践活动中找差距,明白了自己才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必须不等不靠、辛勤劳动,才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建强基层党组织,在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的同时,也为脱贫攻坚构筑坚实的战斗堡垒。

2012年,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色果拉村村民,还守着887.7亩田地过着穷日子。全村36户人家有9户是贫困户,经济发展排名在米瑞乡倒数第二。

借着党的十八大东风,色果拉村创新管理模式,确定了“支部+党员+家庭”的管理模式。现在,整个村子家家都有党员,支部管党员、党员抓家庭,实现了党员与村党支部同频共振,与农牧民群众心手相牵。借着强有力的党支部,村里的人拧成一股绳。色果拉村以整个村的名义申报项目,先后组织实施了藏鸡养殖合作社、绵羊养殖场、林芝市农发扶贫核桃种植、苹果种植和广东省第七批援藏“小康示范村”等建设项目。“村民通过投工投劳等形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经济也一跃成为如今的全乡第一。”村党支部书记乔次仁介绍起这些成就喜形于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在“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区积极宣传先进典型,挖掘乡村本土致富带头人,带动困难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实现脱贫。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拉萨市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二组村民加措是远近闻名的党员致富带头人。从14岁开始,加措就跟随父辈们学习制作藏香的手艺,多年磨炼后,他成立了吞巴罗布仁青古藏香有限责任公司,其生产制作的藏香在市场上颇受好评。尤其担任“双联户”户长之后,他更是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带领左邻右舍一起奔小康。他利用自己的藏香技能和设备,让联户成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到作坊里制作藏香,再把做完的藏香利用自己的门面帮助他们销售。在他的带动下,10余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家过上了幸福生活。我先富了,有责任带动其他人一起奔小康!”加措下一步打算进行尼木藏鸡养殖,把产业做大,带动更多的群众一起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我区在“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入户宣讲、微信宣讲、大喇叭宣讲等多种方式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加强餐饮、驾驶、维修、建筑等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劳动技能,拓展就业渠道;广泛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文化、送信息等服务活动,帮助群众出主意、谋思路、找对策,拓宽致富门路……这些举措无不在教育引导群众切实增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发挥好内生动力,用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八宿县吉达乡拉然村村民尼玛,与妻子洛松均属大骨节病患者。通过党和政府的帮助,尼玛、洛松夫妇二人住进了新房子,还领到了五保、低保和残疾补贴。这些钱,他们夫妇二人都攒了起来。2011年,尼玛租了拉然村老主任在318国道旁边的房子开了一家小卖铺,实现了自力更生。在经营淡季,尼玛和洛松两口子还到邻近的波密县帮带孩子。除去政策性补助,整个收入加起来,一年能有2万多元。“习近平总书记说勤劳勇敢的中国老百姓,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我一直都记着,一直都不敢懒。”尼玛说,他要更加努力奋斗,要让生活过得更有滋味。

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凝聚脱贫攻坚最大合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