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2月19日

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记革吉县革吉镇那普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占堆

本报记者 洛桑旦增 本报通讯员 阿旺扎西

图为占堆和他引以为傲的荣誉墙。本报记者 洛桑旦增 摄

在革吉县革吉镇那普居委会里有这样一位党支部书记,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任劳任怨的付出。他,是别人眼中的大忙人,为村里办了一件又一件的实事好事,深受村民的爱戴和尊敬,他就是那普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占堆。

初见占堆,是在革吉县“直属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馆仪式现场,一身节日盛装,个儿不高但看着壮实,黝黑的肤色里透露出善良朴实的性格。打过招呼之后,占堆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去坐一坐。走进占堆新建的2层藏式小楼大方美观,客厅里全新的藏式家具、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

1963年,占堆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直到西藏民主改革后,家里的条件才有了好转。1980年,因父母年迈、家里缺乏劳动力,年仅17岁的占堆辍学帮家里干牧活。逐渐成年的他,每天都在想,自己不想一辈子过着靠天养畜的日子。

1982年,占堆所在的狮麦村,由于粮食短缺,村里决定要选派精干的村民到革吉镇崩巴村2组茶卡采盐,将采集到的自然盐运到普兰、噶尔、日土等县,靠盐换取粮食。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心想着做点事情的占堆坐不住了,他冒冒失失地跑到老村长家,跟老村长说了自己的想法。刚开始,老村长是拒绝的,经过再三请求,老村长终于答应了。就这样,占堆和运盐队其他4名成员,赶着村里的300多只优质羊,把采集的自然盐运到普兰、噶尔、日土等县换取粮食。往返1个多月时间,占堆和运盐队其他成员不但没有赶丢一只羊,还带着换回的粮食安全回到村里,顺利完成了运盐任务,解决了村里口粮短缺的困难。从那以后,占堆就一直为村里的事情忙碌着,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1998年,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占堆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从此,他踏上了发展狮麦村的漫漫征途,从群众最期盼的事入手,努力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00年,占堆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在后来顺利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在党旗下宣誓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辜负党的培养与信任,履行党员义务,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建设家乡、改善生活。

2007年,工作表现优异的占堆,被选为革吉县革吉镇那普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上任以后,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入牧户、下牧场,抓党建、促脱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作为一名党员为民爱民、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情怀。2009年,占堆大刀阔斧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了更有效带动群众增收,2014年,占堆建立了牦牛养殖基地,把村里的贫困户全部安排在养殖基地工作,让全村22户贫困户每年每户收入增加了1600元。2018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那普居委会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做到了小康路上没有一个人掉队。

时间一晃20年,在这20年里,他身体力行,凝聚班子合力、汇聚群众力量,将“带头人”“领头雁”的角色一点点融进骨血,将不得不承担的责任一点点转化成放不下的牵挂,将村民的希望一点点变为现实。

现如今,占堆又在忙着两件事:一是控辍保学工作,保障后代的教育,由于革吉县的辍学率常年居高不下,占堆深知控辍保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每次临近开学,占堆都要到每家每户,给家长和孩子做思想工作,给他们讲义务教育,讲形势发展,苦口婆心,用事实和道理说服他们,让他们了解知识的无穷力量,动员辍学学生及早返校学习;第二件事是2019年革吉县委、县政府整合资金690万元,启动了革吉“直属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景区建设。占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了建设该教育基地总设计师米玛次仁,并主动参与建设工作中,占堆按照记忆里革吉“直属库”当时的工作生活场景出谋划策。不仅如此,他还捐出了大量关于“直属库”的老物件。

2019年12月20日,革吉县“直属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建成,占堆和村民身着节日盛装,参观了教育基地。“能参与‘直属库’红色遗址建设工作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作为我们这一代人,要敢于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必须发扬红色基因中那种敢于战斗、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为群众创造幸福和谐新生活。今后,我会自发组织居民去保护好‘直属库’红色教育基地,也会在村里建设红色展览室,营造出更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占堆说。

20年里,占堆荣获的“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自治区级、地区级、县级各项荣誉已摆满了家的一整面墙。在这些荣誉背后,是占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