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2月16日

西藏自治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 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2020年1月7日在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也是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和党的治藏方略,特别是“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贺信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区党委九届历次全会、区党委经济工作会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工作总基调,按照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聚力发展“七大产业”,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步预计: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控制在2.5%以内。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呈现出稳定、健康、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开展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持精准方略,深入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79.42亿元,全力推进剩余19个县(区)、15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四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2.8万人。970个易地扶贫安置区(点)竣工收尾,26.3万人搬迁入住。累计安排补助资金79.86亿元,安排生态补偿脱贫岗位65.5万个。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639个,累计完成投资367亿元。对口援藏协作扶贫、社会扶贫深入开展,签约项目247个、到位资金155亿元。健康扶贫全覆盖,救治大病慢病重病超过23000人、救治率超过99%。全面解决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失学辍学问题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中央专项巡视反馈的4个方面12类34个整改任务基本完成。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试点工程扎实推进,森布日第一批957户4058人搬迁入住。昌都三岩跨市整体搬迁已完成1102户6840人。稳慎有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积极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存量120.8亿元,风险等级被国家评定为绿色。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坚决防止对实体经济盲目抽贷断贷,坚决防止形成“半拉子”工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规范政府购买服务项目324项。积极稳妥推进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严格落实隐性债务问责办法,加强隐性债务风险常态化监测。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控,未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事件。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工作。全面保卫好西藏蓝天、碧水、净土,持续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累计落实资金117亿元。启动编制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规划、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实施“三整治、三提升”行动。完成造林绿化130.69万亩,消除10.47万户“无树户”、1079个“无树村”,完成74个县(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3%、污水处理率超过65%。拉萨、日喀则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效果明显,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部完成排查整治。水环境质量目标全面完成,全区主要江河、湖泊水质状况保持良好,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99%。中央环保督察反馈45项整改任务和179项具体整改措施有序推进。第三次国土调查基本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顺利推进。

(二)民生保障夯实强化。三大民生指标完成很好。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3%,全年有望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就业形势持续稳定。预计全区应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22972人、就业率达到98.1%,其中1730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57.1万人、转移就业收入34.8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双创”载体目前共131家、同比增长77%,入驻企业2129家,吸纳就业1.54万人,其中大学生4880人。物价平稳可控。主动回应民生热点,猪肉储备4500吨、投放1200吨。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控制在2.5%以内,属于全国涨幅最低的省区市之一。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实现“五个100%”教育目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8所、高中15所、职校2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个统一”,“两免”“三包”政策城乡全覆盖。积极开展“双高”发展行动计划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单位工作,中高职新生共录取16148人。中(藏)医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建设。196个市县乡三级医院(卫生院)加快实施。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常见的“小病”不出县区、2208种“中病”不出地市、367种“大病”不出自治区就能得到治疗。完成“两癌”筛查9万人次,累计完成包虫病手术救治5017例,成功申报全国首个包虫病防治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教育、医疗组团式援藏工作扎实推进,安排区市县183名医疗人才和81名教育人才下沉乡镇支医支教。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7.6%、99.2%。财政科技投入10亿元以上,安排2019年自治区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00项,国内有效发明专利达600件,科技创新有力支撑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下转第四版)

(紧接第三版) 选派10519名科技特派员和1200名“三区”科技人才开展基层一线科技服务,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推进顺利。举办“书香西藏”各类活动2万余场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超过40小时/周,各类惠民演出5558场次,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07%、98.61%。编制完成边境地区文物保护规划、革命文物保护规划,贝叶经等布达拉宫古籍得到有效保护利用。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两路”精神纪念馆被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进步教育基地。成功举办第二届跨喜马拉雅国际自行车极限赛等大型赛事,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第十届全国残运会,我区累计获得金牌和一等奖35个,实现历史性突破。社会保障不断扎牢,“双集中”工作持续深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补助等进一步提标,下拨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1.1亿元、残疾人两项补贴自治区级资金1.12亿元。预计658万人次参加养老、医疗等各类社会保险,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建设3.9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改造完成4.4万户农村危房。全力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工作顺利完成。

(三)产业动能持续加强。“七大产业”建设全面加快。高原生物产业平稳推进,农牧业丰产丰收,预计粮食产量105万吨,牲畜存栏1764万头只、出栏583万头只,肉产量34.8万吨、奶产量55.3万吨,完成7万头牦牛育肥任务。青稞产量80万吨以上,其中深加工11.1万吨。预计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产值44.05亿元、同比增长15.5%。实施36项藏医药标准化研究项目,完成藏医药术语标准(藏文版)编写工作。绿色工业集聚推进,预计水泥产量1090万吨、同比增长19.4%,铜产量9.3万吨、同比增长4.2%,中成药产量2800吨、同比增长11.5%。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推进,全区电力总装机容量358.7万千瓦、同比增长8%,发电量8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7%,其中外送电量超过17亿千瓦时、增幅超过90%。旅游文化产业稳步推进。预计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000万人次、增长19%,实现旅游总收入560亿元、增长14%。“文创西藏”区域公用品牌荣获“一带一路”倡议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最佳品牌创新奖和文化创新产品品牌奖。预计文化产业产值达到53亿元、增长15%。现代服务业协同推进。健身休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服务供给和服务品质呈现双提升。预计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180亿元、4780亿元,增长均为5%,小微企业、“三农”、精准扶贫等领域贷款规模稳步提升。全年新增A股上市公司2家,新增直接融资75.71亿元,其中股权融资15.44亿元。地产产品“六进”工作深入推进,预计实现销售额54亿元。高新数字产业有序推进。拉萨市获批我区首个国家创新城市,林芝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获批筹建。拓展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天路等3家企业创建国家高新企业,我区高新技术企业达69家,超出“十三五”目标29家,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16家,同比增长59%。边贸物流产业健康推进,全年进出口超过45亿元,其中边民互市贸易增长121%;快递服务业务量885.3万件、同比增长22%,全社会邮政业务量4.58亿元、同比增长8.8%。

(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十三五”规划方案197个项目中,已完工69个、在建105个、正在推进前期工作23个。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实施重点公路项目29个、边防公路项目34个、农村公路项目1288个,74个县(区)实现油路全覆盖,乡镇、行政村通畅率分别达到86%、60%,国道318线拉萨至日喀则机场段公路加快建设,拉林铁路累计完成轨道铺设109.65公里,川藏铁路林芝至昌都段(西藏界)可研方案进一步深化;“3+1”机场科学试验工程开工,林芝机场飞行区平行滑行道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瓦托、金桥水电站相继投产,大古、苏洼龙等水电站有序推进,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格拉输油管道开工建设。拉洛水利枢纽下闸蓄水、旁多水利枢纽灌溉输水洞正式通水,宗通卡水利枢纽工程具备可研审批条件,索朗嘎咕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扎实推进7个城镇化试点、26个特色小城镇示范点建设。“三大民生”项目开工建设,军粮供应基础设施稳步推进。624个边境地区小康村全部开工建设,竣工153个。援藏项目到位资金42.14亿元,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36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0%。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已完工1778座、占比98.7%。深入开展“十四五”基本思路、发展目标、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研究,“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初步形成规划项目方案。

(五)发展要素支撑有力。中央投资到位较好。“十三五”规划投资到位2932亿元、占规划投资77%,其中中央政府投资落实2499亿元,占2674亿元目标任务的93.5%,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191亿元,占1235亿元目标任务的96.4%,同时落实规划外中央政府资金102亿元。市场活力持续增强。预计全区完成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10%左右;发电量88.6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85.7亿千瓦时,分别同比增长23.7%、12.2%;电信业务总量275亿元、同比增长145%。全区各类市场主体达32.26万户、同比增长20.2%,其中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同比增长62.3%。新增市场主体7.15万户、注册资金1.47万亿元。预计自治区政府国资委出资企业净资产229.39亿元、同比增长13.1%,实现营业收入102.53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利润总额17.51亿元、同比增长14.5%。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在2018年度省级政府安全生产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积极采取各类有效处突应急措施,2019年铁路、民航、水上交通及农业机械等重点行业(领域)未发生人员死亡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良好,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消防工作首次获评国务院考核“优秀”省份。

(六)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坚持正确处理好简政放权和地方承接的关系,自治区级申请类行政权力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以上、市县级申请类行政权力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2%以上。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加强企业信用监管,依法动态公示市场主体信息42.5万条。工程审批周期从283天压缩到100天以内,压缩幅度64.7%,较国务院提出的120天目标缩短20天。全年预计减税降费47.1亿元,实现各类减免税201亿元。取消全部自治区级涉企收费项目,实现居民和一般工商业电价下调10%。村(居)清产核资工作任务全面完成。“1+6”改革试验区5个完成终期评估、2个完成中期评估。推动曲水县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改革任务,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等3项改革试验任务。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耕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定关于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编制实施对内对外开发开放规划(2018-2025年)、西藏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设规划,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功举办“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成功召开第九次中国西藏与尼泊尔经贸协调会。恢复樟木口岸货运功能,积极申报拉萨综合保税区,加快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筹建工作。

总体看,2019年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取得这些成绩,根本在于总书记这个党中央核心、全党的核心的正确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关怀和全国人民无私支援的结果,是区党委坚强领导、人大有效监督、政府强力推进和政协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坚持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主动奋发作为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2019年各项主要经济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为2020年“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一)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

2020年是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关键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我区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之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

——在机遇方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特殊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谋篇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中央层面高位推进西藏工作和实施新一轮援藏,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二是优惠政策优势。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的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为推动西藏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障,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势必有力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2019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我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好面向南亚陆路大通道迎来重大历史机遇。三是发展基础优势。十八大以来,我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大幅改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局势稳定,经济运行内在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支撑经济迈向高质量的发展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各族干部群众奋力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信念坚定、干劲十足。“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创新驱动、生态文明4大类38项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始终保持全国前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四是后发潜力优势。我区作为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中存在经济结构发展尚不成熟、产业发展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但作为后发地区,拥有独特的政策、资源、区位等优势,旅游文化、清洁能源、经贸合作等领域开发开放潜力,劳动力富余、素质整体提升发展潜能较大。

——在挑战方面,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发展动能亟待转换。今年以来,随着国家严控政府债务或隐性债务,过桥贷款、PSL贷款等政策收紧及“两项补贴”政策调整,利用金融杠杆撬动投资项目建设难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二是产业发展亟待加力。受历史发展、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我区产业发展总体滞后,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区生产总值8%左右,农牧区产业“小、散、弱”和同质化发展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三是营商环境亟待改善。审批难、审批慢依然存在,部分部门主动破解实体企业生产经营的堵点痛点难点意愿不够,金融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在促进就业方面,转变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仍需持续用力,随着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再加上历年累积,我区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在促进农牧民增收方面,随着转移性收入接近天花板,提标扩面空间逐步收窄,农牧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教育、医疗等资源向农牧区延伸下沉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区党委九届七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论述,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以迎接服务、学习贯彻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会议为重点,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能耗、碳排放强度和污染减排指标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8%以上。上述指标贯彻了新发展理念,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要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以及“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相衔接,充分考虑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困难问题,特别是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实际情况,基于适时预调微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出发点,既兼顾经济发展诉求和实现可能,也强调了奋力争取、积极作为,继续推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我区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20年经济工作要求高、难度大、任务重。实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必须”,坚定不移在党的领导下扎扎实实抓好经济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区党委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安排上来,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增强信心和决心,聚力发展七大产业,统筹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继续加强宏观经济运行分析调度,有效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调性,全面做好发展改革稳定各项工作,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把握我区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对标对表国家标准、建立健全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指标体系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系统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转变发展思想、谋划发展思路、紧抓发展着力点,集中注意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精准脱贫方面确保成果更加巩固。继续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节约为先,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着力做好精准识别、产业支撑、政策激励、就业优先、援藏扶助、社保兜底等工作,在扶志扶智上下更大功夫。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十项惠民措施”。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社会管理、培训与就业、产业配套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做好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配合工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污染防治方面确保实现阶段性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切实保护好“亚洲水塔”。开展好“两江四河”造林绿化、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土绿化工作。加强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管理,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和灾害防控力度,强化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推动实施雅江中游、狮泉河中游、金沙江西藏段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筑牢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化解风险方面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继续清理排查政府债务,坚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消化隐性债务存量,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相关奖惩机制。加强政府债务风险动态监测,建立健全风险应急处置体系,健全征信体系建设,严防输入性风险,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坚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底线。完善担保机制、整合重构自治区级担保公司,进一步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重点领域建设,防止盲目抽贷断贷和形成“半拉子”工程。

(四)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和衔接,谋划高质量发展布局。围绕“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的发展目标,对标对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全面梳理“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研究分析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重要参考。抓住重要机遇,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同步推进各类规划研究编制,扎实研究制定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恳请中央支持的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争取国家更大支持,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谋好篇、布好局。力争2020年上半年启动实施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总体规划,加快推进边境地区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切实增强守边固边能力建设。

(五)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也要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更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扎实推进学前双语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确保毛入学率达到85%。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完成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验收。统筹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深化西藏大学“双一流”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健康中国行动,积极推广“健康茶”。深入实施分级诊疗和县域综合医改、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基层巡回诊疗范围扩大至所有乡镇。聚焦妇幼、老年和特殊职业等重点人群,加强乡村医务人员培训,大力发展“智慧医疗”,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总结包虫病综合防治经验,继续做好重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整合科研机构,研究大力发展藏医药政策。加快推进日喀则、山南、昌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加大基层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加大精品力作创作、展演、推广,加大优秀数字文化资源译制推送,保护利用好贝叶经等布达拉宫古籍文献和红色遗迹资源。加快推进西藏自治区医院、西藏藏医药大学新校区、西藏技师学院等重大项目建设。办好全区足球锦标赛、跨喜马拉雅、山地户外运动会、首届农牧民运动会等体育赛事。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工具,推进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广电等建设工作,研究制定出台我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落实拉萨授时监测站、那曲授时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基础设施任务。加快建设西藏天文馆、西藏科技创新园、天地生高原科学与文化特色小镇。深化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深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和提高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关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继续推进农户改厕。做好新增农村危房改造,启动游牧帐篷幸福工程,做好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引导,确保搬迁群众“住上好房子、养成好习惯、过上好日子”。持续深入组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保障兜底政策。推进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加强价格监测,加大保供稳价工作力度,确保肉类、蔬菜等食品供应充足。扩大“三农”保险覆盖面,助力乡村振兴。

(六)持续推进“六稳”工作,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坚持守底线、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引导就业观念进一步转变,加大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力度,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正确处理好农牧民城镇就业和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的关系,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和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60万人的目标。坚持稳增长、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积极争取中央政府投资,继续加大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衔接力度,争取2020年落实中央政府投资600亿元以上。围绕交通、水利、能源、社会民生、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按照“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重大工程项目与财政性建设资金、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等匹配,用地、能耗总量控制等指标要向重大项目倾斜。加快拉萨至日喀则机场高等级公路、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农网改造升级、森布日高海拔搬迁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开工建设川藏铁路、宗通卡水利枢纽、“3+1”机场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日喀则至阿里铁路、易贡湖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建设不断档。认真筹办好第五届藏博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行“全程代办、专班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援藏省市招商引资平台优势,力争实现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500亿元。坚持提信心、主动企稳市场预期,贯彻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切实为企业降成本。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正向激励和市场优胜劣汰,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力做好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等各项工作。

(七)加快发展七大产业,增强高质量发展水平。推进高原生物产业提质增效,全年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其中青稞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力争肉奶产量达到100万吨、蔬菜产量达到100万吨,全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16%。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创建一批高质量的绿色品牌。稳妥推进西藏河谷经济建设。打造青稞、牦牛、奶牛、藏羊、蔬菜、藏猪、藏鸡、茶、葡萄、藏医药等十个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基地,积极探索发展林草产业。加快藏医药产业发展。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全域发展,强化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巩固提升“地球第三极”品牌影响力,力争全年进藏旅游人数突破47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00亿元,壮大以“文创西藏”为品牌支撑的文化产业,文化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增长15%。推进绿色工业规模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确保增长10%以上。力争全年中成药产量达到3000吨、增长7%,水泥1200万吨、增长10%,铜产量10.2万吨、增长9%。鼓励本地建筑企业发展,绿色建材业加快发展。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壮大发展,加快重点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审批,开工扎拉、拉康水电站,加快苏洼龙、叶巴滩、巴塘等水电站项目建设,实现主电网覆盖74个县(区)和主要乡镇。启动澜沧江上游、金沙江上游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确保2020年建成和在建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藏电外送规模实现新突破。推进现代服务业高效发展,健身休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服务供给和服务品质呈现双提升。继续推进金融持续健康发展,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长5%以上。推进高新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统筹推进网络强国建设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拉萨高新区数字产业示范区带动效益,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家。推进拉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现农牧区电商服务全覆盖。推进边贸物流产业开放发展,继续完善口岸布局,夯实樟木、吉隆、拉萨航空等口岸吞吐能力,力争进出口额稳定在50亿元以上。大力培育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破除物流产业发展瓶颈,创建“一核三轴三区四中心”发展新格局。

(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壮大高质量发展载体。坚持市地统筹,探索研究跨县(区)合作机制,创新“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民”发展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向重点园区集中,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经济要素分散的产业集中度,全力打造“国家级园区创新引领、自治区级园区支撑有力、地市级园区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体系,坚决防止遍地冒烟,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促进全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一江三河”区域集约发展,增强拉萨中心城市支撑和辐射功能,推进拉萨山南一体化,继续推进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提升3小时经济圈,优化发展空间。贯彻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支持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边境地区发展。优化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敏感脆弱区范围,科学划定并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加强国土空间用途有效管制。结合“十四五”规划思路研究,制定全区7市(地)区域产业协作发展规划,全链条打通生产、加工、研发、销售等关键环节,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研究制定以创造就业、上缴税收、产值产能三大指标为核心的激励政策,赋予产业园区适当的管理权和自主权,突出创新、循环、示范功能,引导区内外研究力量参与园区发展和产业建设,激发各类产业园区动力和活力,确保各类经济园区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力争吸纳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10万人以上。

(九)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探索董事会职权改革试点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全面完成自治区产业集团整合重组。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推进高频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开展流程再造。继续推动工程项目审批领域制度改革,审批周期稳定压缩在100天以内。实施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制度,推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提升区域发展水平,推动多规合一稳步实施,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启动农村改革新一轮试验任务,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进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扎实推进农电体制改革,确保2020年实现剩余66县(区)“代管”转为“直管”改革工作目标。深化企业准入和退出制度改革。进一步有序开展“证照分离”,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积极对接区外广阔市场,找准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最佳结合部和关键点,深入挖掘和激发需求潜力。挖掘“假日经济”消费潜力,点亮夜间经济,进一步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步伐,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访尼重要成果,积极推进中尼联合声明相关内容落地落实。加强与周边省区和援藏省市合作,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完善我区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协调合作机制,加快普兰口岸功能提升,充分发挥边境口岸功能,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通关效率。

(十)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加强维稳工作。坚持底线思维,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的“变”与“不变”,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进一步压实维稳责任,持续深入落实各项维稳工作措施,确保社会局势持续和谐稳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严格监管执法,抓好道路交通、消防火灾、食品药品、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强化应急能力和应急体系建设,推进国家高高原空中救援基地和冰冻雪灾防治和工程建设,加大气象、水文、地质、地震、林草、卫生、防疫、生态环境等各类灾害预防。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完善食品药品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各位代表,今年经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区党委九届历次全会和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在推进西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下功夫,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向好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