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1月23日

我区各族干部群众热议《条例》

保护传承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晓勇

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并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针对文化在西藏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中的重要地位,该《条例》第十一条中明确规定“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格萨尔、藏戏、唐卡、藏医药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条例》施行在即,如何保护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交融,我区非遗传承人、文化保护工作者、参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创业者,结合自身工作说《条例》、谈《条例》,并表示将积极践行和遵守《条例》,继续努力保护好西藏优秀传统文化。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乃琼镇贾热村,是藏戏觉木隆发源地之一。今年76岁的拉萨觉木隆藏戏师旦达一家三代,住在这个被老百姓通称为觉木隆的村落。

旦达生在旧西藏,幼时,父母为了让其躲避旧时繁重的差役,将他送进寺院当上小沙弥。打小热爱藏戏的他,在新西藏,有机会加入到觉木隆藏戏队伍,成为一名藏戏演员。而在新时代,自身努力加上党和政府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旦达有幸成为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旦达说:“旧时的藏戏人基本上过着半乞讨的生活。而今,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受人尊敬的文化工作者,身在其中,我感到自豪。一直以来,国家致力于全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了人力、物力的政策保护。作为实践者的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遵循《条例》,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9年底,囊括了《西宁青铜宗》《尼泊尔绵羊宗》等的《天籁之音——藏北格萨尔艺人说唱24部特色音频资源》项目通过专家验收。这部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巴嘎等7位藏北格萨尔说唱艺人录制的音频,时长达1239小时。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那曲籍格萨尔说唱艺人巴嘎说,与旧西藏相比,格萨尔艺人在新时代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关注。“作为一名说唱艺人,我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我也时常告诫自己和身边的说唱艺人,在精炼艺术的同时,还需培养更好的艺德。”

《条例》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扶持发展民族贸易、民族手工业,培育民族品牌,推动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满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位于拉萨河南岸宝瓶山下的慈觉林,来自藏东昌都的唐卡画师洛珠巴桑和桑杰顿珠兄弟俩开办了第二个家族性传习基地。洛珠巴桑说:“父亲常感慨如今唐卡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他总说从前基本上只有寺院、活佛才能拥有唐卡,哪像现在普通人家也能供养得起,你们爷爷那辈人无法想象西藏迎来了这么好的时代。”

作为这个家族第三代唐卡传承人的洛珠巴桑兄弟俩,享受着国家赋予唐卡从业者的好政策。他们表示,决不辜负这个美好的时代,将用手中的画笔,尽情描摹新时代西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文化新篇章。

扎西次仁老先生走过新旧西藏,有过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他是旧西藏布达拉宫20名嘎尔歌舞队的成员之一。在新时代,他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专门从事藏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与研究工作。

如今,耄耋之年,生性开朗的扎西次仁仍然活跃于舞台,为继承、保护、发扬拉萨朗玛堆谐、嘎尔、嘎鲁及扎念琴弹唱等西藏优秀传统歌舞艺术尽心尽力。他说:“因为国家对各民族文化的保护政策,年轻人才有机会了解传统文化。现在,我仍然致力于弘扬藏族传统文化艺术,这既源自热爱,也是想尽自己所能回报国家和民族。”

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副厅长龙志刚认为,《条例》的出台将更加激发西藏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担当。龙志刚表示,将继续本着传承文化、科学发展、突出特色的初衷,充分彰显区域特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吸收特色文化滋养的基础上鼓励创新,通过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模式,突显特色文化产业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双重转化,真正发挥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的作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