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19年12月25日

传承手艺 增收致富

—林芝市巴宜区卡斯木村氆氇加工坊小记

本报记者 史金茹 张猛

“穿着氆氇制成的衣服,厚实又暖和。”家住林芝市巴宜区卡斯木村的桑吉措姆,是该村的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一位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的致富带头人。

她常常对村民说:“民族文化就是我们民族的根,根深才能蒂固,没有根也就没有我们民族的今天。所以我们一定要热爱本民族的文化,把它传承下去。”

在一系列民族文化中,服饰是最能体现民族精神、民族审美,并与人民群众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文化。

为了保护与传承民族服饰文化,2016年,桑吉措姆向巴宜区扶贫办争取了29万余元,村民自筹5万元,建设了卡斯木村氆氇加工坊,主要生产氆氇缝制的藏装、挎包、钱包等藏式服装和工艺品。

氆氇加工坊建成之初,桑吉措姆就制定了严格的上下班制度:除了农忙时期,任何人不能迟到早退,而且她还规定了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量,以保障加工坊有序发展下去。

为了提高村民的纺织技能,桑吉措姆每年都会从各种渠道争取资金对妇女进行氆氇技术培训。2017年底,桑吉措姆又从巴宜区文化局争取了7万元项目资金用于工布民族服饰非遗传承和购买纺织机器,扩大了加工厂的规模。

由于卡斯木村氆氇加工坊的藏式氆氇织物做工精良,制作考究,深受当地群众的喜好和认可。如今的加工坊,从起步时的16名妇女,到现在已经增加到26名,从起初的每名妇女每天只能纺织5米,到现如今每名妇女每天可以纺织10至15米,工人们的收入也从最开始3000元到现在翻了几番,总收入已达到约30万元。

看着这些色彩斑斓、花样繁多的氆氇制品,以及源源不断的加工订单,桑吉措姆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说:“加工坊不仅传承了优秀民族手工艺,而且还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