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19年12月24日

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舞者”

拉巴扎西:如风一般 舞随心动

郑璐 袁海霞 拉巴卓玛

水瓶座属于风象星座,聪慧、理性,善于思考,崇尚自由。

近日,记者就认识了这样一位水瓶座的男孩,轮廓分明的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清澈的眼眸熠熠生辉,他叫拉巴扎西。

拉巴扎西自幼喜欢舞蹈,2004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舞蹈表演;2006年毕业后担任日喀则民族艺术团首席演员;2009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深入学习和研究民族舞蹈创作和表演;2014年开始创作多元素舞蹈剧场,成功转型成为了一名藏族青年舞蹈家兼编导。曾获得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现代舞表演铜奖,第十届文华艺术奖“桃李杯”舞蹈比赛表演银奖,第九届韩国首尔国际舞蹈大赛金奖,第四届少数民族汇演最佳男演员奖和舞剧金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化艺术贡献奖,2018国家大剧院艺术殿堂特邀艺术家,第十一届“荷花奖”舞剧比赛金奖,第十一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剧金奖,2019年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主演舞剧有:《玉树不会忘记》《格桑花茉莉花》《香巴拉》《天境祁连》《觉》《最美庄园》《呦呦鹿鸣》《大禹》《天路》等。主要作品有:《静静的玛尼石》《江孜 1904》《逝去的故土》《巴人》《寻》《网》等。创作作品有:《寻》《逝去的故土》《牦牛》《落》《殇》等。他还担任西藏大型传统歌舞剧《最美庄园》总导演、编剧,青海大型室内歌舞情景剧《天境祁连》执行导演、主演,西藏当雄当吉仁赛马艺术节总导演、策划,2017年西藏电视台藏历春节联欢晚会舞蹈总监,2018年西藏安多格拉丹东赛马艺术节导演、策划。

拉巴扎西告诉记者,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他有过彷徨。那是在排练《江孜1904》的日子里,当时拉萨与日喀则还没有通火车,他每天要坐5个多小时的汽车来拉萨排练。奔波的疲劳,也让拉巴扎西陷入深思。“我11岁就离开学校专门学习舞蹈,对文化课学习的长期匮乏,让我突然陷入了恐慌——只有对舞蹈的一腔热血,但是理论知识严重短缺,长此以往,会让我以后的舞蹈之路越来越狭窄,于是决定改变现状,为未来拼搏一把。”

2008年,拉巴扎西通过自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狂补文化课,之后参加全国高考,最终如愿考上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慢慢树立信心。因为在他看来,一定要尽力做一名完善的舞者。

拉巴扎西认为,一个好的舞蹈演员,必须要有成功的作品,同时更要对舞蹈艺术抱有一颗敬畏之心。因此,无论是担任舞蹈剧场《幸福在路上》、舞剧《玉树不会忘记》的男主演,还是之后与藏族题材相关的舞剧、舞蹈剧场、情景歌舞剧作品《香巴拉》《幸福在路上》《天境祁连》,还有《静静的玛尼石》《江孜1904》《逝去的故土》《巴人》《寻》《网》《牦牛》《落》《殇》等他表演和创作的小作品,他都在全力以赴,希望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充分表达出每一部作品想表现的情感、内涵。

拉巴扎西出演的第一部舞剧作品名为《玉树不会忘记》。“编导色尕老师不但邀请了很多青海玉树的民间舞蹈专家、艺人到北京,给大家手把手地教,让我们尽快掌握康巴地区藏族舞蹈纯正的风格,而且第一次接触到舞剧,包括戏剧里面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的设定,学到了很多东西。”

舞台需要“多元”

说起最难忘的作品,那便是《觉》。

拉巴扎西说:“简单、纯净、孤独、温暖,是《觉》的全部。需要回归农牧区去实践和采风。”

2015年,拉巴扎西担任《觉》的编剧和导演,陆续在青海、四川、西藏、甘肃、云南等地进行采风。在寻找不同藏区文化元素和对西藏传统艺术的实践与学习的过程中,萌发出很多自己对形体艺术更加深入的体会与认知。“《觉》在吸取传统舞蹈之精华的同时,纳入了宗教美学的概念。它简单安静却不失藏族人民本我的信仰与内涵,揭示了生命不一样的美。在呼吸之间,有了动静之分。”

后来,《觉》这部作品在北京戏剧节上映时受到观众高度好评。拉巴扎西说,关于《觉》,更多的是一种尝试与实践。“其实我想自己先亲身体验一下,之前并没有刻意将藏族传统文化的形式作为这个作品想要表达的核心。我放下了一些传统的表达方式,将更多元素和情感表现在歌舞方面,甚至主人公的每一个神情、一呼一吸,一动一静,都是这部作品的实质,我更想以一种当代的艺术视角来解构藏族群众的内在精神。”

在拉巴扎西看来,《觉》更多强调的是丰富的肢体动作。在做这部具有时代性、文化内蕴的艺术作品时,他更多关注的是当下的现状和差异。他说,或许是因为从小生活在西藏那样一种相对闭塞的环境里,当时间慢慢将地域的局限拓宽时,才发现地域的差异决定了人群的社会性。“我们身处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浮躁繁华、躁动不安的人群,更需要那一份沉静和信仰的。所以,《觉》以当代的社会视角切入到西藏人民的那份纯粹与宁静的内心与追寻,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当下,这应该是一次生命的感悟或者是一种从某种空间上去定义生命需要平衡、更需要尊重。”

越努力越幸运

拉巴扎西告诉记者,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他并没有回到家乡或者进入文工团,不愿按部就班地生活,只想奔赴心中的舞蹈梦想,他一直游走并沉浸于舞蹈世界并乐此不疲。每年放假回到家乡,他都会给日喀则歌舞团排一部作品。2014年大学毕业后也不例外,他推出了一个反应西藏农耕文化的作品《最美庄园》。虽然在专业院校系统地学习了民族民间舞蹈,但他却不想打上“藏族民族民间舞蹈”的标签和烙印,开始辗转北京现代舞团、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等知名现代舞团学习现代舞编导技法。

或许是性格使然,他本人更喜欢现代舞的无拘无束,没有太多限制,可以毫不保留地呈现表达出自己的艺术主张,无论肢体表达还是戏剧结构。2014年,拉巴扎西成为了一名独立的舞者兼编导,留在北京巩固和发展自己的舞蹈艺术事业,组建了自己的舞蹈团队和工作室,成为北京多元素舞蹈剧场创始人,这是第一支活跃在北京的藏族舞蹈团。他带领团队成员,用不服输的坚定信念、用强劲实力和舞姿,征服了诸多观众,并斩获许多大奖。他说,文化需要传承,除非它无任何意义,就如同草原没了草,一切也就没有了“归宿”。形式和表达只是媒介,目的在于“留下”。

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拉巴扎西不禁感慨:“我是幸运的。爸爸妈妈都是教师,姐姐是医生,我在温暖融洽的家庭长大,他们让我学会独立思考和自立自强,非常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支持、理解、鼓励和包容,是我前行的动力。”

说起对未来另一半的憧憬,拉巴扎西笑着说,一切随缘。“如果将来找女朋友甚至结婚、成家,我都不会给对方贴上任何标签。美好的感情,可遇不可求,就像跳舞一样,随心就好。只要三观契合,相处舒心,彼此能够相互理解,那便是最好的缘分。当下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完善自身,继续做喜欢的事,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拉巴扎西在四川凉山表演彝族舞蹈《生在火塘边》。该舞蹈获得全国“荷花奖”金奖。

◀生活中的拉巴扎西。

拉巴扎西在新加坡表演《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