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19年12月20日

巴青县努力办出资源优质、特色明显、质量优良的教育—

教育“富脑袋” 坚定拔穷根

本报记者 万靖

“我县第一个特殊资源教室在县第二完全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现已对14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在巴青县教育局副局长刘麟的介绍中,记者一行来到了巴青县第二完全小学。

在通往学校的一条土路上,农牧民群众聚集在一起,热火朝天地铲雪修路。

“昨天晚上下雪的时间较长,路面也堆积了较厚的雪,再过一段时间,下雪次数增加,另一边通往学校的水泥路路面会结冰,车流量、人流量一大,通行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家长自发组织将这条土路填补平整,这样大家都方便。”学生家长对记者说。

“你们真的是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么冷的天,你们也要注意保暖和安全。”

“相比国家的众多惠民好政策、优质的教育环境,老师们对孩子们的教育关怀,我们做的这些都算不上什么。”家长们忙着手上的活,喘着气说,言语中满是真挚。

“为了让贫困家庭在校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除了国家的教育惠民政策外,我们还开展了教师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工作,教育、生活一起抓。”刘麟递过手里的数据资料对记者说,“截至目前,全县共计结对帮扶贫困学生2177人,做到了全覆盖。”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巴青县始终把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建立了“党委和政府带动、人大和政协促动、乡镇和部门联动、援藏省市和社会推动”的“四动”教育发展机制,不断扩大学校办学容量,均衡配备师资力量,合理布局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现已基本达到“教育资源优质、教育特色明显、教育质量优良”。

“现在巴青县的农牧民群众越来越重视子女教育,从2014年至2019年,全县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校生分别增加到1137人、8211人、2100人、1811人、1137人,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刘麟说,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全县各学校实现了“五个100%”教育工作目标,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巴青县中学,连续5年中考成绩位居那曲市第一。

巴青县所有县级领导干部以乡镇为单位分片区负责乡镇辖区教育工作,深入各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及时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巴青县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54亿元,改造校舍8万余平方米,小学生校舍面积提高到生均6平方米,中学生校舍面积提高到生均4.61平方米,14所中小学住宿、饮食、取暖、热水完全保障;为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受教育权益,县财政将残疾少年儿童受教育经费156万元纳入财政预算,为送教上门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在周末或节假日,各学校会组织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截至目前,共开展送教上门226次,全县残疾少年儿童送教上门工作做到了不漏一人。”刘麟介绍。

按全县教师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近年来,巴青县先后选派教师1500余人次参加国家、自治区、那曲市以及县级教师培训,并积极与区内友谊学校协调组织开展跟岗培训和校际交流,不断提升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在全县实行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累计开展各学校校长、中层干部和教师交流135人,培训1567人,做到了教师培训全覆盖。

“为了增强师资力量,招聘了25名巴青籍未就业大学生到各学校任教,在县直单位干部中抽调16名干部到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刘麟还介绍,通过交流轮岗、学校教师资源调整、新入职教师乡村任教服务等方式,加大了县域内教师资源调整力度,逐步破解结构性缺员难题,促进教师资源科学合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