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19年12月13日

西藏土著鱼类重要功能基因分析 和挖掘利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本报拉萨讯 (记者 李梅英) 日前,记者从区农科院水产科学研究所了解到,近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农科院水产科学研究所联合区外相关部门,开展对西藏土著鱼类重要功能基因分析和挖掘利用研究,目前,在黑斑原鮡、异齿裂腹鱼、尖裸鲤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黑斑原鮡是西藏重要的珍稀鱼类之一,与同属鱼类相比,具有一个特殊功能的组织器官——腹腔外肝,但对于黑斑原鮡特殊的肝脏发育分子机制及其在适应性进化中的生理功能变化情况尚不清楚。自治区农科院水产科学研究所集中优势力量,通过柔性引进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联合西南大学、诺禾致源相关研究人员,历时6个月,终于在2018年8月公开了首个青藏高原特有鱼类黑斑原鮡的基因组,填补青藏高原鱼类基因组的空白,也是区内屈指可数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鱼类高海拔适应性分子机制、高原鱼类物种形成机制和后期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近年来,区农科院水产科学研究所主要针对异齿裂腹鱼和尖裸鲤开展了功能基因研究。目前,已完成了裂腹鱼基因组的组装、注释、比较基因组分析的工作。研究人员发现,裂腹鱼的基因组多倍化事件与西藏地区的古地理和气候历史高度相关,从而在基因组和分子水平揭示了西藏地理和气候演化对于裂腹鱼类基因组的影响。

下一步,区农科院水产科学研究所将围绕青藏高原隆起和裂腹鱼物种形成这一科学问题,进一步解释西藏高原的地质和气候演化对于裂腹鱼类基因组多倍化的影响,以及多倍体基因组进化对裂腹鱼类的高原环境适应性形成的作用,从而系统地阐明西藏地区特有珍稀鱼类资源形成的进化历史,为特有渔业资源的保护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