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19年12月04日

办公司、开民宿,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

邦仲村里能人多

本报记者 扎巴旺青 德吉卓嘎 董秀丽 韩海兰

图为巴桑(左)在检查木耳的品质。本报记者 扎巴旺青 摄

流经山南泽当后,雅鲁藏布江从加查峡谷进入林芝市米林县。经过一路的奔腾咆哮,冲出峡谷的雅鲁藏布江在这相对开阔的地带,逐渐变得沉稳起来……坐落在雅江边上的邦仲村里,走出了巴桑、多布杰这样的能人。

米林县米林镇邦仲村村民巴桑自家的农田刚好就在雅鲁藏布江边上。眼下的这片土地,已经成为他的黑木耳生产基地,成为他创业致富的沃土。

“你们来得不是时候,黑木耳长出来时可漂亮了。”巴桑略带遗憾地说。巴桑身后,是一排排前几天刚刚收获、正在晾晒的新鲜木耳。

2008年5月,巴桑被聘为自治区科技特派员。2010年,米林县建成了三个菌包厂,一直喜欢菌类的巴桑多了一个心眼,当他发现黑木耳适合本地生长环境时,就在自家的院子开始试种。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在家里小面积种植成功后,巴桑正想扩大种植面积、大展拳脚的时候,得到了县里10万元的扶持资金,加上自筹的32万元,2012年,他创办了邦仲菌类种植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黑木耳等食用菌菌种培育、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和培训等业务。2018年,公司共培育黑木耳三级菌种15万袋,纯利润达20余万元。

开公司赚了钱,巴桑没有忘记乡亲们。2016年开始,巴桑每年都帮扶两个贫困户家庭,让贫困群众到他的公司上班,教会他们除草、施肥等黑木耳种植的整套技术,在这期间,每人每天还能领到120元的工资。不仅如此,巴桑还免费为贫困户提供2000多个黑木耳菌包,让他们自己种植,等黑木耳长出来后,再以3元一斤的价格从贫困户手中收购回来。

如今,巴桑的公司共吸纳本村及周边的贫困户和闲置劳动力20多人,通过培育菌种带动黑木耳种植户创收60余万元。

今年8月,巴桑又到河南郑州专门学习了羊肚菌前期培养和后期的管理技术。“我想先建两亩的羊肚菌培育基地,尽管一年只能收获一次,但市场前景很好。”巴桑信心满满地说,“这样我就能带动更多的人致富了。”

在巴桑黑木耳生产基地对面的山腰处,邦仲村村民多布杰家的则拉岗宗民宿精品客栈,在今年5月林芝桃花节期间正式开门营业了。

邦仲村距离林芝米林机场只有几分钟车程,地理位置优越。“在机场附近,搜索‘附近酒店’,第一个就是我的精品客栈。”多布杰笑呵呵地说。

2003年,时值林芝机场开工建设,多布杰购买了一台拖拉机为机场运送建筑材料,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一年后,多布杰和妻子德吉又花了23万元买了一辆二手卡车继续从事运输生意。

从参与米林机场的修建到参与机场高速的修建,再到机场商贸物流园区、江心岛生态农旅文化科技园等项目入驻邦仲村。十几年的时间里,多布杰夫妻二人从一台拖拉机起步,钱越挣越多,眼界也越来越开阔,渐渐萌生了拓宽致富门路的想法。

“我们有了开民宿的想法后,就去考察了很多民宿,觉得可以赚钱就决定开干。” 刚好前些年,多布杰和村里的一户村民通过现金购买和房屋置换的方式,在村里桃花道边的山腰处购买了15亩地,在这里建起了属于自己的民宿。

民宿正式营运前,夫妻俩专门聘请了一位来自四川的厨师,还聘请两名村民当服务员。多布杰还创建了自己的抖音号,通过拍摄短视频介绍自己的民宿。民宿有很大的院子,院内栽满了果树,桃子、苹果、李子等水果任游客采摘。民宿里的很多摆设都请专人设计制作,民宿内部装修风格简洁素雅,颇具民族风情,可谓是,乡村田园在房间,落地窗外看青山。

多布杰说:“今年5月开始运营以来,每天都有客人入住,现在客人还可以直接在网上预订客房。”

正值秋天,傍晚时分,记者走在村里今年建成的桃花大道上,肆意感受米林秋天的美丽和当地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林木层层中,阵阵歌声响起,微风习习中,传来沁人的花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