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3年01月20日

■本报记者 王香香 让普法有法可依 ——访自治区党委政法委 副秘书长杨耿

2021年9月29日,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西藏自治区法治宣传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2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的出台是我区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制度体系的务实之举,是建设法治西藏的重要举措。

近日,记者专访了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秘书长杨耿,听他谈谈如何结合《条例》做好普法工作,提升公民法治意识。

杨耿介绍,《条例》作为全区第一部法治宣传教育地方性法规,提炼固化了多年普法中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经验做法,明确了党的领导和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及构建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刚性要求,将普法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对全面深化西藏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实现了有法可依,为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法治支撑,是我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杨耿认为,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好《条例》,做好普法工作,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用工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重要工作提示单、重点任务督办单、履行普法责任评价书“三单一书”制度,实行“清单化”管理、“对账式”考核,持续强化普法联动重点事项跟踪督促、结果评价,推动普法责任落地落实。

二是围绕“法律十进”工作要求,利用广场、公园、景区、街区等公共场所,挖掘和丰富法治元素,将法治宣传教育和区域文化景观相融合,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以重点普法对象为突破口,规范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创建标准和工作要求,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阵地示范创建活动,助力实现“精准普法、生动普法、有效普法、高质量普法”目标。

三是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机器人、微信小程序、电子触摸屏、普法短剧、动漫微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常态化、立体式和多层次的线上线下宣传活动,进一步延伸法治宣传教育触角,促进法治供需双方良性互动和普法资源共享,提高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群众是法治宣传的主要受众,我们必须要坚持服务群众导向,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法律问题,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精准施策,全面提升公民法治意识。”杨耿表示,一是坚持分层分类分众普法,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个性化、精准化普法菜单,推广“下单配送”普法模式。二是针对重点普法对象,聚焦群众身边鲜活的人物和案事例,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喜欢看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让法治宣传教育更接地气。如,制作汉藏双语法治动漫、普法歌曲、快板和小品短剧、舞台剧等。三是进一步丰富双语普法内容。四是迎合新媒体发展“视频化”大趋势,采取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发布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汉藏双语法治短视频,服务基层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