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1年09月07日

宣传民警的“独门秘籍”

—吉隆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政治处民警肖富贵的故事

图为肖富贵在为书画摄影展作准备。本报通讯员 胡俊浩 本报记者 彭琦 摄

■本报通讯员 刘恋 本报记者 彭琦

肖富贵,2009年12月入伍,从一名边防武警的驾驶员到运用笔头镜头从事宣传的政工民警,12年中,他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用对职业的深沉热爱和对工作的执着热情,在岗位上奉献拼搏,努力前行,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荣评嘉奖5次,现任吉隆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政治处民警。

“转改以后,我发现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不再是一张纸一支笔的时代,而是人人是记者,个个是新闻发言人的全媒体时代,我们宣传工作者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提升各项技能,灵活应对。”提及新闻宣传工作,肖富贵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独门秘籍”。

秘籍一:

喜爱——因为喜欢,所以热爱

读大学时,肖富贵就喜欢“舞文弄墨”,时常将学习生活中的所感所想诉诸笔端。大学毕业后,他光荣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戍守边疆的边防战士,在部队大熔炉中磨炼捶打,不断增强战斗本领,先后干过军事骨干、办公室内勤、驾驶员等不同岗位的工作。工作之余,他坚持写作和拍摄,把生活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变成文字、图片,储存在自己的日记里。

2018年底国家机构体制改革,他成为了新时期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中的一员。转改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凭着对宣传工作的挚爱,通过笔头镜头,生动地展示了吉隆口岸移民管理警察鲜活的工作场景、感人的典型事迹、优秀的创新成果,激发了战友拼搏进取的工作热情。

为更好地展示单位发展成果,讲好吉隆口岸移民管理警察的故事,他要求自己的稿件既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坚持写大稿、拍大片、出精品。转改以来,他在《人民日报》、新华网、中新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发表稿件近500余条,转载量高达上万次。

秘籍二:

冲锋——他的工作常态

随时“捕捉”好的新闻线索,对一名宣传工作者来讲尤为重要,2017年,他在吉隆镇“英雄沟”参与一次拍摄任务时,突发山体滑坡,脸盆大小的石头瞬间从山体滑落,当时处境无法逃离,险些成为“英雄”。

他回忆那段经历说,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保护好吃饭的工具——相机,相机一旦没了,那就完蛋了。身旁的战友都说他傻,命都不要了,他愣愣一笑。谈起这些故事他也淡定从容,似乎习以为常,可是身边人着实为他捏了把汗。

时刻保持“冲锋陷阵”的姿态随警作战,是肖富贵的工作常态。

2020年,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执法执勤规范化现场会在吉隆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召开,肖富贵作为宣传骨干被抽调到执法执勤秘书组,筹备策划单位形象宣传片和边检勤务规范片的拍摄制作工作。

为了给友邻单位全方位展示单位执法执勤正规化建设成果,他与拍摄组一起加班撰写拍摄脚本,认真负责协调拍摄。为加快进度提前完成拍摄制作,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甚至忘记了还有一周就要举行婚礼的事。

拍摄任务结束后他请假匆匆办完婚礼,没来得及在家陪伴新婚妻子,第3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战友都笑话他,只是出席了自己的婚礼。

秘籍三:

钻研——妙笔书写戍边青春

新闻宣传工作是拿纸笔战斗的特殊战场,没有几把“刷子”干不好,没有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也干不漂亮。

在完成好岗位工作的基础上,肖富贵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即使再忙也要完成给自己制定的学习任务,即使手头有其他工作一时干不过来,过后也要补上。特别是趁节假日相对清闲一些,他就开足马力努力学习。

为了更好适应岗位需要,更好地为单位建设发展服务,他注重研究有关报刊的版面和专栏,向资深记者和通讯员学习写作技巧,寻求提升途径,自制摘录笔记,把刊物上好的文章进行剪裁、抄录和整理,反复钻研,这令他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很多时候,为了构思主题和内容他会睡不好觉,甚至失眠,半夜突然想到一个好标题或者一段好文字,为免忘记,他会马上爬起来码字……一篇好的文章,他就是这样“磨”出来的。

勤能补拙,奋发拼搏的日子里,他进步很快,纷繁复杂的新闻宣传工作干得井井有条。如今的肖富贵,面对理想更加执着,面对工作更加坚定,面对困难更加坚强。他始终相信,凭着自己的这份“独门秘籍”,一定能在新闻宣传的道路上“过关斩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