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1年07月23日

少些“群里吼”多些“实地走”

█倪明

一些政务APP、网络工作群组变味走样,滋生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不堪重负。根据党中央有关部署,各地各部门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

今年5月6日,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邮政南苑小区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清江浦区纪委监委在对事故进行问责追责过程中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只在“群里吼”,不在“实地走”的形式主义问题。

据了解,当天上午9时,安全巡查员多次在“清江浦房地产2021老小区改造”群内发布“配重块存在安全隐患”的信息,项目安全员、监理单位监管人员和总工程师陆续在群内回复“收到”,并相继在群里提出安全要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也在群里称“对该问题要严肃处理”,区房地产公司副经理、邮政南苑小区改造项目安全员王宏伟回复“收到,已草拟书面处罚决定书”。

问题也发现了,相关人员似乎也很重视,“群”里交办、“群”里回复、“群”里反馈……承建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群”里忙得热火朝天,“指尖上”的安全监督有声有色,却无人“实地走”,果断叫停施工。2个小时后,小区改造工程发生安全事故。如果这当中,有一个部门,有一个党员干部主动迈开腿,主动走出机关大院,走出办公室,“实地走”到施工现场,动真碰硬地叫停违规项目,一起安全事故本可以避免,正是因为大家都习惯于“微”来“微”往,习惯于“群里吼”,导致工作不落实,酿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互联网时代,“群里吼”无可厚非。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微信群里“吼一声”,各类政策、各种通知的上传下达准确及时,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快捷高效。“群里吼”原本是一件好事,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联结了党心民心。但如果工作推动只是“群里吼”,甚至用“群里吼”代替“实地走”,这就弊大于利。

少些“群里吼”多些“实地走”。工作要抓落实,仅仅靠“群里吼”肯定是难以达成的,它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实地走”,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愿,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为民务实工作做得实实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