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0年08月14日

▇本报记者 王香香 卓嘎 “不行、不合格、重来” ——记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震

“我要到边疆最艰苦的地方去建设祖国。”这是刘震在2015年工程公司大会上斗志昂扬的讲话,话语中充满了坚定的决心,但更多的是对理想的寄托。

刘震是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自2008年7月大学毕业后,就从事了工程建设行业,从技术员到副队长、从副队长到队长、从队长到工区副经理、再从工区副经理到项目部经理。一路走来,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脚步,让他留下了辛勤的汗水,也收获颇多。

在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记者见到了这位东北汉子。皮肤略显黝黑,为人热情憨厚实在,面对记者的采访,一时间还有些手忙脚乱。

来到西藏是2015年8月,虽然在西藏的时间不算长,但也印证了刘震在工程公司大会上的那句话。在西藏5年,刘震从中铁十九局集团办事处负责人干起,因为决心要扎根于雪域高原,便不怕吃苦,最终从只身一人打拼到现在建立了一支团队。

同事眼中的刘震是一名技术控,遇到技术难题他总是能够全身心投入并解决。

1951项目中,项目部遇到了深基坑工程地下水位较高的问题,距基坑28米处又有教学楼,施工中极易危及邻近建筑安全。

“在拉萨,深基坑一般都在7米,但我们这个项目需要做到16米,这对我们团队是很大的考验。后来。刘经理带领项目技术攻关小组,多方调查研究考证,最终确定采用围护桩加地下连续墙的方法对基坑采用降水开挖,保证了周边建筑安全。”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1951项目总工程师冯达对刘震最深的印象。

技术创新总会随着每一个项目遇到的问题而出现,在12项目上,装配式建筑工程便成了一大亮点。传统的现浇工程施工中,生产要素可以简单分解成“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但装配式建筑工程则是通过大量的吊装作业,将大型预制构件在现场进行拼装。

“因为装配式是一项新技术,最明显的优点就是节约成本、节能环保,而且抗震效果非常好。所以从一开始的材料选择、方案制订、市场调查等每一道工序,都是我自己把关、测量,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修改。”刘震向记者介绍到。

在项目部院子里,记者看到中铁十九局集团的企业文化——“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被刻在墙上,而这句话同样也是刘震对团队的基本要求。

所有参建的房建项目中,本着安全、质量一手抓的管理理念,总会看到刘震驻足工地的场景,“不行、不合格、重来”已经成为了他的口头禅,也给他落下一个工作中严厉,生活中亲切的形象。汗水书写责任,实力展现担当。刘震用品牌开拓市场,用精品占领市场,长期狠抓生产,强化监督,他的团队承建的军民融合项目一直名列前茅,成为公司流传的一段佳话。由于业务能力突出,对工程技术问题有独到的见解,2016年,刘震撰写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等多篇论文还在《铁道建筑技术》杂志上获得刊发。

优秀人才是工程顺利推进的必备因素,刘震也很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经常组织技术骨干发挥“传、帮、带”,对青年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为诸多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他所参建的项目曾多次在众多项目考核中获得第成为行业里的翘楚。

12年的岗位坚守,12年的兢兢业业,刘震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工作中,他深入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做技术决策,从规划、设计、选材,再到施工,每一件事他都要仔细叮嘱,甚至自己去办,起到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从业至今,刘震多次获得公司及行业内“先进个人”“工人先锋号”“五一劳动奖”“青年岗位能手”“项目管理标兵奖”等荣誉称号。刘震说:“这些成绩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激励,以后要更加努力,争取再出精品。”